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1)

“讲个笑话,还有人上沈阳旅游”

“一个沈阳人觉得沈阳啥玩的也没有”。

这两个留言,都出自辽宁。更可悲的是,这两句话,是我一个沈阳人,从小听到大的。

更、更可悲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沈阳人没去过故宫”和“沈阳人没去过大帅府”竟然成了一件值得沈阳人炫耀的事情。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2)

百度都知道的答案,只有沈阳人不知道吗?

沈阳人,可以不要再“自黑”了吗?

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沈阳人到底是有多“看不起”自己的家乡啊?

说起来,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在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也说不出来“没啥好玩的”和“不稀罕去”,这样的话吧?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3)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4)

有朋友跟我说,这原本是一句谦辞,和北京人说自己“不稀罕去故宫”、“总在附近溜达”一个道理,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样一句谦辞,竟然成了我们认认真真“嫌弃”自家世界文化遗产的话了?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我家孩子考试倒第一,遇到外人批评,我都会说上一句“孩子已经努力了,以后会进步的”给自家孩子加油,但是考试中游,却到处叫唤“我儿子倒第一”的家长我真的没见过。

这种类似的,针对家乡的评论竟然“绵延”了十几年,也算是让我开了眼界。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5)

敢把秀湖比西湖——比一下都不行?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短视频,内容是把沈阳秀湖比作西湖。

说实话,我觉得看到家乡美丽风景,把它和大家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联系到一起,用来描述一下风景之美好,并无不妥,但是一溜辽宁ID评论“没啥好比的”,真的让人伤心。

事实上,作为一个“小小的”4A级景区,秀湖也好,棋盘山也好,肯定是不敢和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景观相比的。但是如果真的只取山水一隅,恐怕就算是“老玩家”也很难分辨是哪里。

所以,现在的我们已经自卑到“比照”一下,都会“自觉”的扑上来大喊“我不配”了吗?这就是东北人现状?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不断“洗脑”之下,开始认同“东北没有未来”了吗?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6)

不足客观存在 老乡一起努力吧!

前几天我直播的时候,有朋友友善提醒我不要用东北话直播,因为“会被人看不起”,虽然我感谢这位朋友的友善提示,但是我仍会坚持用东北话直播,因为这是我的家乡话,是流淌在我骨血中的“母”语。

至于被“看不起”,我只能说“看不起”东北话,尤其是看不起沈阳话的人有够无知的。现在我们推广的“普通话”的官方定义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所谓“鄙视链”有时候真的是无知可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回想一下,为啥“东北人招人烦”成了很多东北人的座右铭?

也许,是因为从小我们听着“南方发达”的故事长大,有些人长大后看到了“也就那么回事儿”的南方,但更多的人,却始终愿意把南方作为最后的“梦想天堂”的。

北方人眼中的沈阳(果然吐槽沈阳的)(7)

所以,朋友们,是时候打破那些留言,去迎接一个真正的沈阳了!

客观的说,当下的沈阳,确有很多不足,但更多的确实努力与奋进,是拼搏与发展。面对当前的困境,是当“逃兵”,还是坚守阵地共建家园?是选择南方2万月薪的996工作,还是北方3000月薪的双休?既然你已经做出了选择,那还抱怨什么呢?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哭着也要坚持走下去!

选择家乡的我们,既然选择了它,那么就请爱它,保护它,建设它吧!2022,让我们一起加油,共迎风雨,与沈阳共奋斗,去拼搏出一个未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