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史》第203篇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情节梗概:

怡红院的丫头们决定凑份子单替宝玉过生日。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的走后,众人卸掉正装,宝玉提议占花名儿,于是又请来了钗、黛、李纨、探春、香菱等人。宝钗掣的是一支牡丹,探春的是杏花,李纨的是老梅,湘云的是海棠,麝月的是荼蘼花,香菱的是并蒂花,黛玉的是芙蓉,袭人取了一枝桃花。二更后,钗、黛等各回房歇息。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次日醒来,发现芳官竟与宝玉同榻而眠,大家又笑了一回。宝玉发现妙玉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请教了邢岫烟,回了帖子,署名“槛内人”。

一直在道观修炼的贾敬,由于吞服金丹烧胀而死。尤氏命人飞马给贾珍父子报信,又请继母带妹妹来看家。贾珍父子表面哭得死去活来,暗中却与小姨调情。

反照风月鉴: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寿”就是“死”;“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历史时间为1710年五月初三日,即秦可卿死亡的当晚。群芳开夜宴,遥对群芳饯花神;“妙玉下书”历史时间为1711年五月初三日,映射黛玉求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历史时间为1710年五月初四日,名写贾敬丧礼,实写贾政丧礼。贾政死于1708年正月二十二日,1710年五月初四日与秦可卿一同发丧;“死金丹”又隐寓雍正之死。“独艳理亲丧”暗指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占花名”遥对第五回判词判曲,隐含红楼人物大结局。

“寿怡红”对应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第十三首:拔取金钗当酒筹,大家今夜极绸缪,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石门笔记:

94年版石头记(反读石头记第63回)(1)

【蒙府(戚序):此书写世人之富贵子弟易流邪鄙,其作长上者,有不能稽查之处,如宝玉之夜宴,始见之,文雅韵极,细思之,何事生端不基于此?更能写贾蓉之恶赖无耻亦世家之必有者,读者当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为念,方能领会作者之用意也。戒之!】

宝玉之淫与贾蓉在五十步之间,红友不要被“文雅韵极”迷惑双眼;“何事生端不基于此?”,长上者忙乱于秦可卿丧礼之时,宝玉淫乱怡红院,导致黛玉怀胎。后人“戒之”。

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

四个人”死个人,暗指“开夜宴”是在秦可卿死亡当晚;“他们有假的不算”,后文“占花名”没有抽到花签的有:宝琴、晴雯、秋纹、芳官、碧痕、小燕和四儿。薛宝琴、芳官就是林黛玉,秋纹、小燕就是薛宝钗,碧痕就是袭人,四儿、没有参加夜宴的邢岫烟遥指史湘云。

1709年春,贾迎春远嫁蒙古。死于1710年五月。本回没有贾迎春戏份。

晴雯道:“他们没钱,难道我们是有钱的!这原是各人的心。那怕他偷的呢,只管领他们的情就是。”

那怕他偷的”射覆“玫瑰露”失窃案。

94年版石头记(反读石头记第63回)(2)

宝玉说:“关院门罢。”袭人笑道:“怪不得人说你是‘无事忙’,这会子关了门,人倒疑惑,越性再等一等。”

关门”射覆软禁柳五儿。

宝玉点头,因说:“我出去走走,四儿舀水去,小燕一个跟我来罢。”

舀水”射覆“侍女金盆进水来”,隐寓黛玉溺亡。

宝玉因见无人,便问五儿(林黛玉)之事。小燕(薛宝钗)道:“我才告诉了柳嫂子,他倒喜欢的很。只是五儿(林黛玉)那夜受了委屈烦恼,回家去又气病了,那里来得。只等好了罢。”

五儿”射覆第六十回,柳五儿【庚辰夹批:五月之柳,春色可知】,作者暗示,宝玉生日是春残夏初的五月份。“小燕”即春燕,作者去掉“春”字,寓春去夏来,仍是五月。结合第二十六、二十八和二十九回,宝玉生日的准确时间是1696年五月初三日;

回家去又气病了”,映射1711年三月清明,林黛玉(芳官)与赵姨娘爆发冲突,黛玉挨打,赌气回了苏州。三月初九日,贾母让贾琏将黛玉接了回来。五月初二日晚因私访怡红院被抓,贾探春和薛宝钗以偷窃“玫瑰露”为由,将黛玉(柳五儿)软禁一夜,这才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发生。“寿怡红”历史时间为1710年五月初三日,即秦可卿死亡当晚。“林黛玉坠井”历史时间为1711年五月初三日下午。“虎兔相逢大梦归”,穿越笔法。

已是掌灯时分,听得院门前有一群人进来。大家隔窗悄视,果见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女人走来,前头一人提着大灯笼。

林之孝家的查夜,遥对第六十一回,软禁柳五儿。

94年版石头记(反读石头记第63回)(3)

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说着,晴雯便倒了一碗来。

普洱”谐音“圃儿”。“圃”指曹芹圃,即曹雪芹。曹雪芹是林之孝家的女婿。萧芳(林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女儿”又射覆《芙蓉女儿诔》,名诔晴雯,实诔黛玉,后文详述。

94年版石头记(反读石头记第63回)(4)

林之孝家的对晴雯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

遥对后文,晴雯道:“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等着罢。”平儿笑问道:“他(宝玉)是谁,谁是他?”晴雯听了,赶着笑打,说道:“偏你这耳朵尖,听得真。”第五十二回,坠儿妈对晴雯道:“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宝玉)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红友看明白了吗?“坠儿妈”就是林之孝的老婆、林红玉的妈、林之孝家的。第五十二回“晴雯”撵的不是“坠儿”而是“林红玉”。

第三十九回,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庚辰夹批: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前照饮食诸项,皆东南西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若干人说话语气”,脂砚斋提醒读者,林之孝家的和坠儿妈“说话语气”相同,是人物“相兼而用”。《石头记》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这一写作手法,如:林红玉、坠儿兼用;贾政、贾赦、贾敬兼用;薛宝钗、夏金桂、秋纹兼用;黛玉、薛宝琴、金钏、玉钏、芳官、张金哥、柳五儿、妙玉兼用;秦可卿、龄官、妙玉、多姑娘、鲍二媳妇、尤二姐兼用;邢岫烟、四姐儿、史湘云兼用;贾迎春、彩霞兼用;贾探春、司棋、彩云、尤三姐兼用;凤姐、李纨、晴雯兼用;巧姐、大姐、二丫头兼用;袭人、茜雪、碧痕兼用;北静王、柳湘莲、忠顺王的长史官兼用;秦钟、蒋玉菡、甄宝玉兼用;薛蟠、金荣、钱槐、李衙内兼用;赵姨娘、金荣的姑妈璜大奶奶、春燕的姑妈兼用;薛姨妈、何婆子、夏婆子、夏金桂的妈兼用;贾宝玉、甄宝玉、石呆子、甄士隐指不同时期的曹頫;贾兰、贾芸、贾芹、贾雨村、贾瑞指不同时期的曹雪芹等等。 “移花接木”是《石头记》之大手笔、大章法、大变体。书中人物皆“正邪两赋”。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石门的文章,就关注、点赞并转发,您的支持是石门持续创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动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授权,不得盈利使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替换。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