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就像能屈能伸,指的是一种处理人际的柔韧性。

示弱,需要强大的内心,以及支撑有效示弱的智力结构。因此,示弱,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也必须明白,示弱的人,不是真的弱者,而是以弱者姿态伪装自己,在人际处理中,以达到有利于自身的目的。

有人把示弱,当成交际手腕;有人则通过示弱,拿捏人心。

示弱这个东西,用得好,可以保全自己;用得不好,伤人伤己。

《孙子兵法》有云:遇强则弱,遇弱则强。说的是遇到强大的对手,不能硬拼,要懂得示弱,让对手放松警惕,给自己争取时间。而遇到弱的对手,则要显示自己强大的一面,彻底收服对方。因为弱者,基本都有欺负更弱者的心理补偿机制。

示弱,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使用它的人,如果掺入了太多的算计和功利,就变味了。

比如这两类人,示弱就成为了他们拿捏你的手段。

低头示弱的四种人(这两类示弱的人)(1)

01

第一类:基于情绪的示弱,所谓贼喊捉贼,倒打一耙

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一类型的人,大部分人如果没有遭遇过,也一定见过。就是明明自己占尽了便宜,还在那边装受害者,装楚楚可怜,哭诉别人欺负他,欺负他这么弱小的人。明明自己欺负了别人,还在那里装柔弱,抹眼泪,说被他欺负的人欺负他。

说白了,这类装弱小的人,就是睁眼说瞎话,就是把柔弱当成自己的保护色,无论自己多坏,都能用这种柔弱来遮掩自己,来欺瞒世人的眼。

往往这类人的表演基因非常强,也深知人们对那些弱小的特质,会产生极大的保护欲,也深知人们更容易相信弱者。

这种示弱,常常能奏效,一般是基于以下四点大众心理:

第一、人性里,都有同情弱小的本能。

第二、弱小的一方,总是给人绿色无公害的心理定势。

第三、帮助弱小,几乎没有道德风险,这叫替天行道。但帮助强者,就容易招来道德风险,比如助纣为虐,比如趋炎附势等等。因此,人们第一反应,都会选择站在弱小的一方那里。

第四、人性中有对强大事物的共同恐惧底色。你若不与弱小的联合在一起,那么,强大的那一方,是不是有一天也会来欺负自己?

惯用示弱的人,一定非常了解人性中的这些特质。

只是,类似这种倒打一耙的“示弱”,实际上,不过是深知人性里锄强扶弱的英雄情结。这种“示弱”,之所以可恶,是以强烈的伪装的柔弱,来利用世人的善良,让善良成为其帮凶。

低头示弱的四种人(这两类示弱的人)(2)

02

第二类:基于认知的示弱,所谓煽风点火,坐收渔翁

不知道你有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场景:

甲是领导,乙和丙都是下属,乙比丙能力强很多,甚至可能强过领导。然后,乙给甲提了一个改进方案,丙啥也不做,只是蹲在甲旁边,说甲的方案已经很完美,自己要顶礼膜拜。然后,在丙那里,说丙的改进方案真是太牛了,自己再修炼十年,也未必能望其项背。

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甲和乙在那里打得头破血流。等到要提拔的时候,丙被甲提拔了。后来,丙再用这样的以弱者的身份,点起强者的火,让强的和强的,两败俱伤,最终,把甲给抛在了后面。

实际上,这种类型的人,更像是政治掮客,非常善于研究不同场景中人际和管理模式的漏洞,也非常善于抓住场景中人的弱点,尤其是善于制造,或者,引导他们进入认知盲区。

说到底,这种类型示弱的人,是以弱者,或者无能怕事的身份标签,消除你的戒心,让你认为他是与你一条阵线的,他是可以被你利用来一起抵御强大的第三方的。

而事实上,他不过是以弱者的姿态,来进一步煽动你强者的基因,助推你走向刚愎自用,走向自我膨胀,从而形成对第三方更大的敌意。

这个类型的示弱者,是玩弄人心的高手,也是看清了场景中人的认知盲区。但是,一旦他们遭遇的是高认知层级的人,那么,这种示弱,不过就是跳梁小丑,供人笑一笑罢了。

究其实质,这个类型示弱的人,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基于以下三种前提:

第一、基于有强者对垒的矛盾因素,就是必须有矛盾切入口。比如甲和乙的矛盾,实质是甲有打压高能力的下属的可能性。乙存在僭越的可能性。

第二、示弱者能获得与强者的身份认同,就是能够与强者们各自都达成统一战线,获取信任的可能性。

第三、洞悉强者们对弱者的基因般的心理机制。这个就是第一种类型示弱者玩套路的基础。

可以说,第二种类型的示弱者,更多的是操控认知,与第一种操控情绪相比,已经进入了谋略阶段,因此,隐蔽性更强。

低头示弱的四种人(这两类示弱的人)(3)

03

人生在世,不容易。

而真诚和良善,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真实的、温暖的、厚重的生命体验。

我们偶尔示弱,可以为了缓和关系,可以为了保护自己,可以是因为爱,因为珍惜,也可能是因为实际情况的做出的自保。

但如若,把示弱当成一种操控人心的手腕,伤害他人,损人利己,那么,总有一天,那些看清楚你的人,将把与你相通的路,统统都堵死。

一个人,被堵的路多了,一定会入穷巷。

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是生在罗马的人,如果没有了真诚和良善,应该迟早也会被扔出城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