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

濮安国《明清家具鉴赏》

濮安国《明清家具鉴赏》——明式家具的“揩漆”与“烫蜡”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2)

在不少明式家具实物中,几乎看不到到彩用传统鬃饰揩漆的痕迹,大多已作过所渭”颜色话”的加工而被烫过蜡,似乎明式家以都以”烫蜡’或“上蜡’为其主要的工艺之一。并以为只有上蜡抛光之后,明式家只才”光亮莹彻”,才能出见“包浆”。

以上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实,是明式家只研究中不应该出现的一种错误。有人甚至把“清中期以来,崇尚紫杭,将黄花梨家具染成深色”,然后打蜡的做法,说成是一种传统做法,因而将这种“须染色,与最后的烫蜡硬亮”的加工工艺,认为是“古亦有之,明代匠师,岂能不知使用”的传统做法。

其实,这只是一种豪无根据的臆断,把清末以来主要在北方流行的上蜡工艺当作明式家具正宗的工艺传统。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3)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从采用榉木到老花梨木,或杞梓木、铁力水等制造的明代和清代的各类家具,历来都没有作烫蜡的。过去,江南民间也并不知道将家具做什么烫蜡,凡是硬水制造的家具都做“揩漆”。这是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工艺特色。这种漆作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极其优秀的传统工艺特色。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4)

据宁波明代地方志中有关记载,这种揩漆工艺,最精到的做法常常是“寸寸之木,百日之工”。又据苏州民间艺人传说,旧时,大户人家定制的高级硬木家具,上漆后还常送给一些盲人及老人收容所,让他们用手慢慢地进行揩磨抚摸一段时间,才使家具顺溜光滑,透莹细腻。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5)

由此,我们对被烫了蜡的明式家具遗物不能不细加辩认,有的可能是由于年长日久,原有的漆饰已被褪尽。为了恢复旧物的光泽,尤其是流传到北方以后,由于无法上漆,故被北方工匠烫了蜡;有的原本就是北方生产的仿明式家具,从来应当没有做过揩漆;还有的则是近代或现代古董商的仿制品,尤其是那些与苏式风格接近而看不到一丝一毫经过漆饰工艺制作加工的所谓保持“本色”的明式家具,特别需要细察真伪,辨明其制作的时代究竟是早还是晚。一件古家具上,只要旧时原有的漆饰留有遗迹,只要不被后人人为地加以清除,遗迹常常会是明清家具的断代十分有用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6)

众所周知,漆是中国的土特产,漆艺的成就同样反映了传统手工艺家具的卓越水平。明清漆家具除了同漆器一样运用各种齐样的漆作工艺,如剔红、螺佃、描饰、彩绘、犀皮之外,在江南细木工家具出现之后,硬水家具则主要采用揩漆工艺,它成为苏式家具制作不可缺少的工艺程序和特征。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7)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8)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9)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0)

明黄成《鬃饰录》“单素第十六”中记载:“黄明单漆,即黄底单漆也。透明鲜黄,光滑为良。”杨明加注称:“有一鬃而成者,数泽而成者 … … 又有揩光者,其面润滑,木理灿然,宜花堂之瓶以也。”扬明系嘉兴西塘人,杨注为天启五年( 1625 年),已是苏式家具生产的兴盛时期,说明当时江南木制家只采用揩光的工艺是确实不误的,这种揩光与后世的揩漆应该有着一定的关系。杨明在对“质色第三’的注释文字中,又讲到” 揩光欲黸滑光莹’的效果,与“退光欲敦朴古色”有所不同。还说“近来揩光有泽漆之法,其光滑殊为可爱矣”。这里虽然不是指单素透明揩光的硬木家具。但对其所表现出的明净光册的工艺效果,描述得十分具体。毫无疑问,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类似的工艺手法,才使硬木家具保持了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使苏式家具表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格。这种漆工艺的应用,也应当是成为我们认定明清苏式家具的一个重要佐证。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1)

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从漆饰家具发展到硬木家具的过程中,硬木家具应是渐渐地替代漆饰家具的,故漆饰家具的不少工艺手法在硬木家具上依然存在。如传统漆艺中的”做底”,显得特别重要和讲究,在明清旧家具中也经常会见到这种残留的痕迹。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2)

1998 年 8 月,我在北京颐和园展出的园藏官廷家具珍品展中看到一件老花梨木半桌,现在表面也被烫了蜡,但蜡层下有的地方有明显的脱落.仍可看到”苏作’的揩漆底。有人认为黑色是后人染上去的,这只能是一种猜侧。讲解员告诉我,据园中修复工厂的匠师说,此桌是颐和园珍藏家具中一件典型的苏作家具,呈现的黑色就是原有陈旧的漆色。现该桌也被罩上了一层烫蜡,亮是亮了,也起到保护作用,但不免让人感到少了些灵动感。仔细透过蜡层,我们还是看到了原先的漆层,呈现着一种深褐色的底漆,有的已退落而露出木质纹理来,能非常清晰地让我们了解到桌子的“真面目” 。由于没有除去这些残迹甚至重做新作,才使这件珍贵的明代苏式家具在众多的官廷家具之中,展现出了特有的神采和光辉。同时,还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到明代硬木家具的一此揩漆特征,如底色漆、工艺过程和表现手法等。

另外,在江南地区流传的家具中,有更多是在家具表面髹涂色漆或加施描金的做法。家具的用料很多采用硬木,几乎是在完整的硬木家具上再施于一层色漆。在一线古旧市场,我们仍不难发现有些家具在线缝及一些雕刻花板中,依然残留着零星的漆痕。这些面貌,无疑都是明清家具原本并不烫蜡的历史真实。总之,将明清旧家具烫蜡,只能是北方古旧家具行业的所为,是清代北方流行硬木家具后才出现的,不仅时间较晚,而且不同程度上都已改变了古旧家具的原貌。其实,鉴赏明清家具,对于旧家具表而的髹饰,是不能不明察的家具“品相’之一 ,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3)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4)

对于漆作的留痕.我们还常常可以从苏式家具的后背、底板以从其他一些“背布”的做法中获得信息。采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板材收缩出现隙缝。如在椅子座面的底部、面框与牙板交接处、桌子桌面的背面及面框与牙板交接处都以漆灰填缝,糊上麻布,再涂漆。这种工艺在江南地区一直流传着,至今在有些山村乡间仍能看到。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5)

作为苏式家具的传统漆作工艺特征,在这里特别加以说明和记述,是因为不少旧家具在修复中,对这些特征都被损坏甚至人为地消除。我在 1997 年、 1998 年利用暑假去广州、北京考察传统家具,都亲眼目睹了用钢丝刷洗刷旧家具的劣行。旧家具几乎被剥了一层皮,失去了原有的特性,从而使许多做假的“明 清家具”有机可乘,鱼目混珠。至于一些满涂做假的漆底,只要稍作材料、工序和手法上的验证,就很容易辩别出它的伪装和造假。

失蜡法家具(学术明式家具的)(16)

现代仿旧作收的漆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