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丝分裂

(一)过程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型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1)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型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2)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3)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不同点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二、减数分裂

(一)以精子形成为例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5)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6)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7)

(三)精子、卵细胞形成比较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细胞质分裂方式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

四个精子

一个卵细胞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三、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分析

时期

主要特点

DNA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有丝分裂

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2a→4a

2N

0→4N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

4a

2N

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a

2N

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4a

4N

4N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形成两个子细胞

4a→2a

4N→2N

2N

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

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2a→4a

2N

0→4N

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

4a

2N

4N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4a

2N

4N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a

2N

4N

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或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4a→2a

2N→N

4N→2N

第二次分裂

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

2a

N

2N

中期

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a

N

2N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2a

2N

0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形成两个子细胞

a

2N→N

0

1.有丝分裂DNA变化曲线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8)

2.减数分裂DNA变化曲线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9)

3.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10)

4.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11)

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比较

项 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分裂细胞类型

体细胞(从受精卵开始),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生物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部位场所

几乎所有组织器官

精巢或卵巢

分裂次数

1次

2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无联会

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以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子细胞数

2个

1个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性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数

与亲代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意义

在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特征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