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个问题没?市面上充斥着多如牛毛的、来自各个国家的优质绘本,到底看哪个好呢?

其实,不同国家的绘本还真是传递着不同的风格。比如说这本《臭烘烘的垃圾书》。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1)

一看是德国的。恩,你放心吧,妥妥的都是充满探索精神的密集型知识点。简直是,有关垃圾的一切。

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最美的书”奖得主格达·赖特,全景式讲述垃圾知识,探索垃圾与生活、历史、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奥秘,画风自然也不必担心,多角度思考、超多的细节,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2)

没错,这是一本有关垃圾环保知识的小百科,不只是垃圾分类,更是“研究型”学霸思维的启蒙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吧。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3)

一、提到垃圾只能想到“垃圾分类”?试试树形发散思维的“课题式”研究法

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几乎是“单线”的,学科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明显。像垃圾这样的课程,并没有对应的学科。顶多算是实践劳动课之类的。

到了孩子们这一代,这样思维已经要不得了。单说是“垃圾”这个课题,某些父母也只能想到“垃圾分类”、“环保”这个层面。其实,读过本书,你会感叹人类在整个垃圾的“前生今世”中扮演的角色,似乎是有使命,更是有责任的。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4)

什么是垃圾?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不分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那些不可以回收的垃圾都去哪了?人类可以无限地处理垃圾吗?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怎么难,但是想要说清楚,还要举例论证,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国外,孩子们就一个问题进行“圆桌式”的探讨,每个人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是不同的角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被认为是非常好的一种的方法,其实我们可以拿来常常用。比如说,在读这类主题性质的百科类的绘本之前,就可以和孩子来聊一聊:

关于垃圾,你都想知道什么呢?猜猜这本书里都写了关于垃圾的哪些事。然后带着一种探秘寻宝的方式,打开这本书,去看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既新奇又有趣。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5)

这种发散思维形式的自由表达,类似于“头脑风暴”法。你想的、他想的,根本不一样,观点不一样、素材不一样,角度不一样。

我们回想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有没有用到这种思维呢?

第一,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第二,找到与这个课题有关的所有素材。

第三,把素材按照一定的逻辑编排出来。

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原来获取知识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二、拒绝“书呆子”,基于实用主义精神的“知识传递”

在我们那个年代,常常有一个词“高分低能”,就是说这个人呢,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他/她各方面的能力,和他/她的成绩比,就差得太多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其实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而最后也是要应用于实践的。德国人就非常重视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6)

就是在给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想一想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可不是现代家长的“功利性”阅读,千万不要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要把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后者是对知识进行挑拣。

“学以致用”这个事,是现在许多大人都在热衷的事情,小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从小能活学活用,那么知识转化会非常有效,知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臭烘烘的垃圾书》,这本书的场景就非常生活化,很好理解。像随手扔垃圾、喜新厌旧、总是不停买买买,这样的场景,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7)

那么像解释垃圾的去向时,场景切换的也非常自然。可回收的垃圾,当然被用来重复利用了,而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可是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作为一个大人,我看了这本书时,都有不小的冲击。原来那些不可消灭的垃圾,就这样和我们人类一直“共存”,原来我们一直在和垃圾一起生活,而且垃圾越来越多,我们将要和越来越多的垃圾一起生活啦。这也不是办法,是不是?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8)

创造,源于人们的各种需求。在有了这样的困扰时,孩子总是天真的脱口而出:“我将来要发明一种可以吃掉垃圾的机械车......”

这时候,就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发明”的可行性,多考虑考虑它将以什么方式实现,我们可以探讨更多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方法。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9)

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创意让人心愉悦,因为它们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的。

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封存”垃圾的覆膜技术。

三、让孩子操点“没有用的心”,兼具人文精神的“跨学科”思维

“妈妈,大海有一天会干吗?你不是说,水是会蒸发的吗?那它有一天蒸发干了怎么办?”

“妈妈,不可回收垃圾埋在地底下了,那垃圾山不是越堆越高,那将来怎么办,地球会是垃圾山吗?”

“妈妈,妈妈”......

你有没有被孩子这些问题问得头大,有时候你会漫不经心地回答:“唉呀,宝贝,你可真操心呐。”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曾经就是有着这样的“杞人忧天”的思维的,要恭喜你有一个具备“科学家”思维的聪明宝宝哦。

像垃圾分类这样的课题,涉及压缩(物理)、降解(化学)等等理性的学科。我们考虑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属于理性思维的,但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人文关怀。

时下流行的“极简”生活主义、“断舍离”都是垃圾这个主题的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

对垃圾的认识,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原来孩子的绘本竟也能解决“大人”的难题。还是说,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小的时候就没有建立好呢?

垃圾分类知识你get了吗(一提垃圾就只知道)(10)

从前人们说:“开卷有益。”其实,我们在给孩子阅读优质绘本的时候,并不知道哪句话会对孩子有触动。而三观就是在这一点一滴地灌溉中,建立起来。

孩子会认为,扔垃圾不只是道德有问题了,它还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垃圾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大事,它甚至都已经深入海洋、飞到外太空去了。

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