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形容时间,常常会说“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的一炷香是现在的几小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代的一炷香是现在的几小时(古代所谓的一炷香)

古代的一炷香是现在的几小时

古典小说形容时间,常常会说“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每天要打11炷香,每一炷香中间的休息时间约20分钟。在钟表问世以前,“燃香计时”——不受昼夜更替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仙雾渺渺的梦幻气氛——应该是当时一个很好的方法了。

这么好又有文化内涵的计时方式,为什么不一直用下去呢?答案就是“一炷香”的标准不好统一。比如,武侠片里的禅师对小徒弟说:“马步,扎一炷香的时间!”那究竟要扎多久呢?

这,就是燃香计时的困境。

除了香的大小规格不同之外,实际上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

那么,书上说的用来计时的“一炷香”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龙须面”登场

就是这种最常见的线香,2毫米左右粗、30厘米左右长,平均每1分钟能燃烧1厘米左右。因此,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在没有精确计时的工具出现以前,燃香、日晷、更漏都曾成为人们看时间的方法之一,这些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都不靠人力。香的燃烧看风力、影子的变化看太阳的移动、水的低落受其重力和张力影响。而此外的方法可就没有这么好了。

比如,我们还听过这样的时间量词:“一顿饭”、“一盏茶”。

“一盏茶”就是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一般认为夏天要15分钟,冬天连10分钟都用不了。顾名思义,这段时间的衡量从茶水端上来开始,到喝完为止。

这时间长度因物而变、因人而异,有的人用小盏浅尝辄止,有的人用大杯海饮不迭;有的茶清香适口、有的茶粗陋难进;有的人想慢慢品尝,有的人想一饮而尽,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地方、季节和境遇,他的喝茶习惯都会不一样。因此,想要统一这样的计时单位,真是众口难调。

同理,“一顿饭”的功夫也是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但它们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精密的装置),都不能称作“钟表”。

摸不着头脑

直到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的工作,能发出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嘀嗒嘀嗒”声。

[北宋]水运仪象台(复制品)

北京·国家博物馆

请骄傲地和我念出这段话

从此以后,人类计时的新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