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马斯克还不到18岁,中国再过12年才正式把电动汽车纳入国家研发计划。而温州商人叶文贵已经研制出一台充电8小时行驶两百公里的电动汽车,这在当时完全不输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叶文贵没有想到,也正是这部小车让他坠入到事业深渊。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1)

1969年,19岁的叶文贵就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天赋。他去七台河支边的时候,办了个敲冰场,九年后已经是当地的首富,身上揣着六七万块钱。1978年,叶文贵回到温州,被安排到民政局工作,但他很快就扔了铁饭碗,再次开启了工厂。理由是民政局工资只够抽烟,但他每天还得喝一瓶茅台,要花11.7元。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2)

这回他开了个闸铝厂,因为填补当地的工业空白,一开门生意就好的不得了,很快就赚了二十多万。闸铝厂成功后,他又针对当地需求开了一家热核机场,还自主研发了大功率的高频热合机,生意同样火爆。当时,叶文贵所在的金乡垄断着全国的饭菜票生意,但是生产原料PVC薄膜必须从外地买。

于是1984年,叶文贵又建了座薄膜厂,他自主设计的生产线效能相当精准,每分钟能生产170米,厚度0.025毫米的薄膜。当时国内生产线每分钟只能生产34米,最薄只能做到0.075毫米。就算德国的生产线每分钟也只能生产150米,靠着独树一帜的技术投产,两年产值就达到400万。挣钱就跟印钞票一样之后,叶文贵又创办了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危机仪器厂,办一个火一个。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3)

80年代,当普通人还梦想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叶文贵已经坐拥千万资产。他的金枪包装材料厂还是中国最早发行股票的民企之一。1987年,全国评选出了100名优秀农民企业家,只有叶文贵一个缺席了。因为此时他也投入到一场造车传奇,抽不开身也没兴趣,那一年马斯克还是个小屁孩儿,后来被认为是造车狂人的吕书福还想都不敢想造车这件事。对于造车的理由,叶文贵说,十三亿个人,却连自己一个车牌都没有。当时台湾有10家轿车厂,大陆有6家轿车厂,全中国16家轿车厂,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品牌,我觉得太可怜了。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4)

叶文贵选择的是电动车。因为汽油车外国企业已经太强,电动车全世界还没有特别成功的。如果能做出来大有机会。就这样。初中毕业的叶文贵通读了几本相关书籍,又从全国招揽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开干了6个月后,一台叫叶丰号的白色小车就造出来了。充电8小时,可行驶200公里,在当时是世界领先水平。

随后他前往美国考察时发现,纯电动汽车电池寿命短、续航能力差的问题难以攻克。于是回国后调整研发方向,从电动转向了混合动力。1994年4月,叶文贵推出了叶丰二号,这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得到国内外技术人员的肯定。这时候,他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叶丰一号被评选为国家级新产品,成为新中国成立40年来温州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至此,叶文贵以为造车投入了上千万,一直不缺钱的他开始感到巨大的资金压力,但接连而来的认可让他相信造车是能成的。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5)

1992年初,深圳一家公司找到叶文贵,希望展开合作,并计划投入5000万的先期资金,但合作最终被叫停。因为对方想把电动汽车变成温州和深圳共同开发的项目,但温州的领导不同意,说这是40年来我们温州最重大的科研项目。不能这样卖给你。一年后,美国电动汽车专家罗耶凯勒慕名而来,但这次这又没能成功。因为叶文贵坚持合作生产的汽车要挂叶丰牌,但对方表示,这样进不了美国市场,只能遗憾放弃。

叶文贵之所以敢拒绝对方,是因为他觉得温州政府一定会在资金上有支持。但最终他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支持。到1994年秋,最高车速109公里,充电3小时,续航200公里的叶丰概念型混合动力汽车诞生时,叶文贵已经负债一千多万,叶文贵也终于认识到,要真正把电动汽车商品化了。

最大的特斯拉项目(这位农民企业家)(6)

即便是小批量,也至少要五亿、十亿的投入,他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的钱来跟他一起赌。1995年5月,研发资金彻底中断,叶文贵正式结束了传奇的造车梦。而直到2001年,中国科技部才正式立项,将电动汽车作为重大专项纳入国家研发计划结束,造车后叶文贵慢慢还清债务,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叶文贵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他说觉得自己很成功。因为一个人在这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把自己亲手挣的钱去玩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2017年3月,年仅67岁的叶文贵因病去世,妻子陈星初在追思会上说:他的一生比谁都精彩,相当于别人啊活了十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