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朝花夕拾看鲁迅)(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朝花夕拾》中读鲁迅

我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朝花夕拾看鲁迅)(2)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抒发作者个性化的情思,表达作者生命本真的情感与思想,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朝花夕拾》是鲁迅中年时回忆自己少年和青年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保姆、恩师、朋友的深切缅怀。是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是他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是他立志学医救国,然后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为自己的志愿。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充满了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狗•猫•鼠》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二十四孝图》抨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北方农村当小孩子一直大哭哄不住时,常常用“麻胡子来了”吓唬小孩子,原来这个典故出处在《二十四孝图》,那就是《开河记》上记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孩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是“麻胡子”。《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藤野先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范爱农》通过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我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朝花夕拾看鲁迅)(3)

《朝花夕拾》能够引领学生练习写作散文时唤醒自己生命经历的“独家记忆”,呈现个性化的人生体验。学生以此书为写作范本,学习写作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这正是中学生的生活中接触的最重要的人,就是自己的“重要他人”,也是中考作文考察的范围。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在他成长过程中,祖父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他人。是他祖父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如果没有祖父的科举考试作弊案。他可能就是一个顺风顺水的纨绔子弟。可能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个文学家。正是祖父的科举作弊案,上下打点,花费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倾家荡产,让父亲心有郁结,借酒浇愁,嗜酒成性,病情加剧,最终不治而亡。也让人感叹:一个细节就可能改写一个家族的历史,如果不是祖父派去的仆人那一句多余的话,考场作弊案就不会被人告发,鲁迅家族就不会受到影响,鲁迅可能就是一个富裕的公子哥儿。他的人生就会改写。这个事件让年少的鲁迅看透了世态炎凉,洞悉了人性。成为一代文豪。鲁迅的父亲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重视孩子教育,但过于严厉,不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心理,因为受到考场科举案的连累,从监狱里出来后,借酒浇愁,常常酗酒,患上了很严重的肺气肿等病,医生嘱咐不能饮酒,但他因为心有郁结,不听母亲的苦劝和医嘱,还是常常酗酒,病情越来越重,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写到名医夜间出诊费之贵,非一百元不去。这使我联想起了《骆驼祥子》中虎妞因为难产而死,就是因为祥子拿不出高昂的出诊费,医生见死不救造成的。这样所谓的“名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看了两年,名医看不好了,便推荐一位生手代替自己,父亲临死时的痛苦,临死时自己喊父亲,让父亲增加了苦痛,感觉这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正体现了父子情深,也是他初到日本学医的缘由。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蘸,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顺手又讽刺了贞节观的封建思想。在仙台学医时遭遇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看到了中国人灵魂的麻木,于是有了弃医从文的思想,东京留学后,先在故乡做教员,然后到师范学校做校长,经历了报馆事件后到南京做事,后来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这是他在《朝花夕拾》中所叙述的颠沛流离的工作经历。

我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朝花夕拾看鲁迅)(4)

豫剧《风雨故园》首次把鲁迅的故事改编成豫剧,讲述的是鲁迅和原配夫人朱安之间没有爱情却有亲情的故事。感觉不到爱情存在的他只感觉到灵魂的孤独。他张扬个性解放,自己却被封建婚姻束缚。他由于孝顺不得不和原配夫人朱安结婚,他是神,又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彷徨、犹豫,面对许广平火辣辣的爱情却迟迟不敢接受。最后是许广平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鲁迅的爱情生活是短暂而幸福的。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见证了这段爱情。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曾走进自己的生活,既有善良、淳朴的长妈妈,高尚的藤野先生,也有自私、阴险的衍太太,虚伪、贪婪的庸医,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善与恶、美与丑、真实与虚伪、善良与险恶。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迷失自己,要发现并珍惜美好,用阳光驱散污浊,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通过精读《朝花夕拾》以及与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再一次深度认识了鲁迅,一步一步走进了鲁迅的内心,更深刻理解了他的心路历程,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鲁迅站立在我们面前,他那个时代、家族的命运和他个人的经历造就了这样的鲁迅,也只能是这样的鲁迅。他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就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鲁迅;他就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就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鲁迅。

我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朝花夕拾看鲁迅)(5)

【作者简介】:栗爱芳,女,本科,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生平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写作、教学。最喜欢的两种职业:作家、教师。其中一种愿望和职业已经实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现在最渴望的是实现当作家的夙愿。最崇拜的作家:古代苏东坡,当代周国平。最喜欢的女作家:林徽因、杨绛。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女作家林徽因说的:人活着是为了体验那些还没有体验过的美好。工作之余喜欢把人生体验定格于笔端,写写小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