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活了89岁。人长寿,嫔妃自然也娶了不少,根据《清史稿》、《清列朝后妃传稿》、《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加起来有29人。

乾隆死后几个妃子 乾隆死后在世的8位后妃最小的花季(1)

但是,在清东陵裕陵妃园寝却葬了36人,还得加上葬在裕陵的2后3妃,这样算起来,乾隆的后妃人数高达41人,在数量上仅次于他的祖父康熙帝,在清东陵安葬着康熙帝的后妃共有55位。

祖孙二人都是在位时间长、寿数高的皇帝,后妃纳得多也属正常,不过有意思的是,康熙帝的后妃在长寿的路上也是当仁不让。在50多位后妃中,有23位活到了孙子辈,也就是乾隆帝时代,最长命的定妃竟活了97岁。在这一方面,乾隆帝的后妃就逊色一些,仅有一位活到了孙子辈(道光帝)。

乾隆死后几个妃子 乾隆死后在世的8位后妃最小的花季(2)

那么,这些长寿的后妃们,在丈夫死了之后,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乾隆那些长寿的后妃们,她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乾隆的后妃们有一些特点,民族成分混杂,不像之前清帝以满蒙为主。乾隆自称十全皇帝,也确不是浪得虚名,后妃中不仅有满族、蒙古族、汉族,还有维吾尔族,比如容妃霍卓氏,还有朝鲜人,比如淑嘉皇贵妃金氏。

不过乾隆总体看来,对后妃管理还是有方的,没有乱了规矩。按封号统计,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答应1人。而这些封号,有不少都还是追赠的,比如皇后中有一位,皇贵妃中有四位,贵妃中有三位,嫔中有2位,加起来嫔以上的后妃中有10人是追赠的,占到了40%。

乾隆死后几个妃子 乾隆死后在世的8位后妃最小的花季(3)

这也说明,乾隆的爱到底还是雨露均沾的,没有给后妃太多的机会,出现后妃干政的现象。而且乾隆到了晚年,也不再立后,也不册封皇贵妃,即使贵妃也断档了23年。

乾隆由于长寿,大部分后妃都死在了他前面,死于他之后的只有8人,分别是颖贵妃巴林氏、婉妃陈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和白贵人柏氏。

清朝的后妃,自康熙之后,如果先帝驾崩,健在的妃嫔一般有两条出路:其一,可以搬出宫去,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等于就是由儿子来养老送终。其二,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可以留在宫中,由现任皇帝为其安排一个住处,她们的身后事也自然有人安排。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生育了子女也有在皇宫中养老的,比如颖贵妃巴林。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是蒙古族镶红旗人,初入宫时为常在,一路晋升至贵妃,这中间花费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可见,乾隆对她并不是很喜欢。之所以要封她为贵妃,也是出于她年事已高,遂于嘉庆三年,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才册封她为贵妃,当时颖妃已近七旬,和她一起被册封的还有一位,就是扬州籍芳嫔陈氏,被封为芳妃。

颖妃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她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也就是嘉庆的亲弟弟。永璘和嘉庆都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魏佳氏49岁薨逝,所生两子皆年幼,永琰十三岁,永璘年仅5岁,于是,乾隆便为他们兄弟二人分别指定了抚育人,分别为婉妃和颖妃。

因此,在乾隆驾崩后,嘉庆对颖妃也十分恭敬。嘉庆五年,颖贵太妃迎来七十寿辰,本来无儿无女的她,一直寡居宫中,与人少有来往。但在寿辰之际,永璘突然给她送来了祝寿礼,她也十分高兴。

但是这一举动却触怒了嘉庆,因为当时嘉庆正在削弱宗室权力,对于自己的亲弟弟庆郡王永璘也没有放过。就因为永璘私送寿礼给颖贵妃,便被嘉庆揪住不放,指责他不知大体,最后竟然交办给宗人府处理。

颖贵妃经此一事,受到惊吓,从此开始忧惧成疾,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距离乾隆崩逝也不过一年光景,享年七十岁。

婉妃陈氏

婉妃在乾隆即位前就已是乾隆的侍妾,她的晋升之路也相当漫长,从常在到妃也是花费了四五十年,关键她是汉人,也没有被抬旗,要不是抚育了嘉庆,贵妃也混不到。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汉人女子被抬旗的情景,这在清史中是存在的。比如乾隆后宫中的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均因受到皇帝的宠爱而抬了旗,一人得道,全家光荣,其家族也是受益良多。

不过遗憾的是,婉妃并没得此殊荣。但她做得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就是抚育嘉庆,在85岁高龄时被嘉庆帝尊封为婉贵太妃,而且她也是乾隆后妃当中最长寿的一位,一直活到了92岁。

惇妃汪氏

惇妃姓汪,满洲镶白旗,都统四格的女儿。汪氏18岁入宫时,乾隆已36岁,初入为常在,也是之后依次升到妃。

惇妃的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不是皇帝,而她自己所生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她在30岁的时候为65岁的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儿,排行为十公主。乾隆老年得女自然喜上眉梢,破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因而对惇妃也高看一眼。

按照大清祖例: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也就是说,凡叫固伦公主的,理论上都是皇后所生;凡叫和硕公主的,皆出自妃嫔或其他被封王的女儿。

但这个规矩到了康熙年间就改了,只要皇帝特别喜欢哪个女儿,就可以将这个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因此,康熙之后,凡叫固伦公主的都是帝王法外开恩的产物。这么说,你就知道惇妃所生之女有多受乾隆疼爱了吧。

据史载,固伦公主“性刚烈,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也就是说,这位公主赋有男儿之气,深得乾隆喜欢。固伦公主下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婚嫁时,乾隆不仅赏赐了大量土地和庄丁,而且还赏赐了大量的嫁妆。

正是由于乾隆对固伦公主的喜欢,惇妃在宫中的地位才没有受到影响。惇妃脾气不好,在宫中打死过宫女,还因此被降级为嫔,不过没多久便恢复了妃位。

乾隆死后,嘉庆帝立即铲除了和珅,不过惇妃并没有受到影响。嘉庆十一年(1806年)病故,享年61岁。

芳妃陈氏

芳妃的存在感也很低,入宫为常在,乾隆四十年晋为明贵人,乾隆五十九年才象征性地封为芳嫔,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册封她为芳妃。没有子女,沉默地过了一生,于嘉庆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后葬入裕陵妃园寝。

晋妃富察氏

晋妃是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堂侄孙女。她是在嘉庆年间才被选入宫中,没错,当时乾隆已是太上皇,一年后,这位花季少女就成了寡妇。说起来,乾隆也真是作孽,自己一把老骨头了,还要祸害少女,这不明白着制造悲剧吗?

实际上这个悲剧与嘉庆还有关系,话说富察氏是选秀女入宫的,当初是要给嘉庆的,不知后来如何成了乾隆的妃子。这位晋妃就是活到道光年间的乾隆后妃,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想必也是悲苦的一生。

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和白贵人柏氏,她们的存在感都比较低,在后宫中也没什么地位,在乾隆的眼中,不过如过烟云烟。

恭嫔林氏也算是被乾隆宠幸过一段时间,至少家族被抬了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恭嫔于嘉庆十年(1805年)去世,享年73岁。

鄂贵人说起来,身份还有些特别。她是雍正指定给乾隆的顾命大臣之一,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孙女。但是鄂尔泰与张廷玉大搞满汉党争,引发了乾隆的不满,因此对鄂尔泰家族很是记恨。

然而更不幸的是,鄂贵人的父亲鄂乐舜还有贪污腐败的行为,最终竟被乾隆赐自尽。鄂尔泰家族就此没落,家族的没落也导致鄂贵人永无翻身之日,最后默默死去,嘉庆十三年(1808年)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

白贵人柏氏是乾隆下江南地方官员赠送的美女,与她一同进宫的还有她的姐姐怡嫔。姐妹俩一同入宫,但待遇却有所差别。姐姐怡嫔比较受宠,家族也因为姐姐的关系,被全体抬了旗。

白贵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晋升之路相对艰难,一直在常在的位置上呆了四十多年,乾隆五十九年才由常在晋升为贵人。嘉庆八年(1803年),白贵人去世,享年73岁,

综上所述,在乾隆死后,他健在的妃嫔们相对结局都还算圆满,并没有受到嘉庆的挤兑。不过我们也看到,这些妃嫔都比较边缘化,地位也都不高,说白了,都在宫中荒废了一辈子。如果要选一位结局最好的妃嫔,那只能在年龄上选,唯有婉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