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历朝书院之多堪称湖湘之最,有据可查的就有39所书院,其中多数是民办的,而且声名远播。南宋时期,岳飞追剿农民起义军,率兵转战茶陵,火田乡民尹彦德带着物资犒师三日。岳飞对此大力赞赏,受此鼓舞,尹彦德的儿子尹士望建“明经堂”。岳飞奏请朝廷,从国子监选派太学生前来掌教,教授尹姓子弟。宋高宗赵构获悉,赐“明经堂”为“明经书院”。茶陵告别了没有书院的历史,第一所宗族书院在火田镇落成。】

看看茶陵历史上那些民办书院

文/谭德祥

茶陵历朝书院之多堪称湖湘之最,有据可查的就有39所书院,其中多数是民办的,而且声名远播。

《茶陵州志》载:“宋至清代,茶陵书院之多,在湖南名列前茅,其中宋代居第三,元代居第二,清居首位”。而自唐代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茶陵产生进士127名,堪称“进士县”,应当说茶陵书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历史上十大著名书院 看看茶陵历史上那些民办书院(1)

(宋高宗赐“明经堂”为“明经书院”)

东山书院:因为刻印而著名。东山书院刻印的《梦溪笔谈》是现存最古的版本,为海内孤本。1965年,经周恩来批准,该套《梦溪笔谈》自香港以重金购回,现在由国家图书馆收藏。

历史上十大著名书院 看看茶陵历史上那些民办书院(2)

(镜头里的洣江书院,摄影/容全堂)

历史上十大著名书院 看看茶陵历史上那些民办书院(3)

(洣江书院)

洣江书院:明弘治十七年(1504),茶陵知州林廷玉倡办,当时,这里集中了最为优秀的人才,历代书院的山长也都是名望之人,如《严溪谭氏族谱》载:清朝举人谭日耀“截取知县,辞不就职,两次掌教洣江书院,状元肖锦忠、明经陈其章、刘之鼎、李光祚、杨祚楫、陈其焕、仝族应持户孙世治、胞侄锡予皆为授业门生。其他采芹食气者指不胜屈”。。”随后,清末状元萧锦忠等数十位先贤,都曾在此执教。

从目前发现的史料看,短时期内,培养进士最多、吸引了吴楚众多俊才前来就读的,当属明朝翰林谭隆创办的高东山南溪书院。

谭仁俊,名隆,字益高,明洪武甲子年五月初五日子时生(公元1384年)。谭隆的先祖谭巽及两个儿子谭综、谭纶均考中进士,有“父子进士”之称。受先祖留下来的文化的熏陶,谭隆一直刻苦学习。原居严溪中和堂(现严塘镇章市村),后迁居严塘镇黄竹坪。在此期间,谭隆一方面要养活一家妻儿老小,自己创办了高东山书院,教授弟子,一方面自己要读书,由于条件简陋,谭隆选择了现猷最村境内的奇山“三猪坳”下面一个石窟作为自己读书的场所。这个石窟不深,但是能够遮阳避雨,加之那时候人烟稀少,谭隆乐得在此读书,写下了著名的《大易捷解》传世。这部深入浅出解释《易经》的著作,一问世就受到了众多学子的热捧。谭隆天资聪慧,永乐庚子科(1420年)举人,辛丑科曾鹤龄榜(1421年)进士,历仕户部郎中。后来,谭隆辞官回乡,继续他的教育事业。由于当时谭隆的名气很大,许多学子纷纷拜他为师。据《州志。懿行类》载:“吴楚英俊,咸出其门,三科登贤书者二十七人,联捷十有五人。”

谭隆辞官回乡,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就培养了27名举人,10多名进士,而且将吴楚一带的学子全都吸引为门生,这个成绩堪称茶陵教育史的一个奇迹。谭隆考中进士后的45年,他孙子谭公望也考中进士,由于政绩显着,奉旨在州城南建祖孙“掇桂坊”。严塘镇现存的中和堂门牌上,还书写着“父子进士,公孙翰林”的横匾。

由于谭隆的老去,其孙子谭公望又在外地任职,高东山书院后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清朝时期,谭隆后裔在高东山书院旧址建起了阳升观。后来,阳升观成了当地孩子读书场所。1993年,当地人又将阳升观改建为猷最小学,继续着培养人才的事业。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冯超

历史上十大著名书院 看看茶陵历史上那些民办书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