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靓丽风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靓丽风采(专业合作社作为支点)

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靓丽风采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产业是最好的落脚点。但金融服务要如何下沉到农业产业链末端的“毛细血管”,最终实现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00余家。随着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持续提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然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力量。

北京农商银行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撬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提供了专项金融服务支持。

北京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北京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农商银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金融创新、组织推动等方面多策并举,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搭乘“信贷直通车”,以特色金融服务为抓手,支持产业振兴,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力。

特色产品助力板栗飘香

桂花飘香板栗黄。

每年九月到十月,是北京市怀柔区板栗收购大户李永军一年中重要的板栗收购节点。李永军收购板栗十余年,收购对象主要是本社社员及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的栗农,每年的收购量超千万吨。像李永军这样的板栗收购“大户”在怀柔区有多家。但他们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板栗收购时的资金周转问题。记者了解到,板栗收购集中在9月初至10月中旬,购销环节需要大量的现金流。以收购几百吨板栗为例,一位板栗收购户需要的周转资金少则数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所以每年的9月、10月板栗采收季节,都是板栗收购户的用钱高峰期。

北京农商银行深耕农村七十余载,充分了解板栗收购户的困难,早在2012年就创新研发“板栗收购贷款”。有金融需求找北京农商银行,这已是当地老百姓与北京农商银行达成的“默契”。

据介绍,“板栗收购贷款”契合板栗分批次采摘收购的特点,模式灵活,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最长期限3年,支持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不仅解决了板栗收购季的资金周转难题,而且方便板栗收购户灵活用款。李永军早在2013年就拿到了北京农商银行70万元的贷款支持,此后再也不用发愁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了。

“链式”服务板栗产业样本

《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其中“冀山之栗”就是指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板栗也是北京市怀柔区的特色产品。

2013年以来,怀柔区就开始探索“订单收购”“定点收购”的形式稳定板栗收购价格,通过产销联合会等组织协调板栗种植户、农业合作社和板栗加工企业,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随着经营发展壮大,李永军成立了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这一模式的缩影。现在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一整条完整的板栗、加工生产线,是渤海地区板栗户中少数具备板栗去壳、加工、包装能力的合作社,已逐步发展成为集板栗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等业务于一体的板栗龙头品牌和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带领110位农民社员走上了持续增收致富路。

据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可以有效地稳定农产品价格、畅通销售渠道,但同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般企业相比,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健全、缺少抵押物等问题较为普遍,从银行获取资金支持难度很大,扩大生产、发展壮大都受到制约。

如何将金融服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满足首都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许多银行同业面临的挑战。

北京农商银行与栗农同生共长,在熟悉怀柔板栗产业链整体情况下,积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撬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支持,创新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一揽子”特色金融服务举措,探索出了新的金融支持板栗产业发展路径。

北京农商银行方面告诉记者,通过调研了解,近年来板栗收购户的主要经营主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北京农商银行精准聚焦板栗专业合作社。一方面,解决“准入难”问题,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系统,契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业务特点,配置7大类评价模型,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流通、休闲农业、民俗旅游及混合类型,更加科学、精准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价,帮助合作社跨过评级“门槛儿”。

另外,破解“融资难”问题。北京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特色产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期限最长可至3年,同时涵盖流动资金、固定资产贷款,全面覆盖了板栗收购户的各类用款需求,并简化申报材料、开启绿色通道、优化业务流程,能够有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发展。

今年8月,在板栗“收购季”来临之前,北京农商银行提前为李永军发放了2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让他提前为收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预计2022年秋季将向当地500多户栗农收购板栗,可为栗农创收500余万元,解决当地栗农的板栗销售问题,促进了百姓持续增收。

此外,北京农商银行创新“惠农快贷”“快捷贷”等特色产品,进一步解决普通种植户等板栗供应链上各类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为农户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实现金融支持精准服务用户,有效支持传统农业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兴农带动富农。

全方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为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推京郊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北京农商银行持续开展涉农专项调研,不断推陈创新涉农特色产品。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研发5大类20款涉农特色融资产品,全面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乡域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为首都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精准支持。

从具体的产业支持来看,北京农商银行在支持板栗行业的同时,针对大兴西瓜、平谷大桃等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搭建覆盖产、购、销一体化的业务场景,探索创新种植、采购、加工、流通、融资一体化的供应链平台,实现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链式营销拓展,将金融服务嵌入特色产业的全链条。

对于通过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北京农商银行有深刻理解。

北京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认为,金融机构要开创服务乡村振兴新局面,一是要以组织体系为保障,强化制度建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差异化的体制机制保障;二是以重点领域服务为根本,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三是以产品服务创新为驱动,紧跟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加大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提高适配性;四是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构建新型服务渠道、推动精准授信、完善信用体系,全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农村商业银行天然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据悉,北京农商银行作为支农特色银行,始终积极践行支农初心,以兴农、助农、惠农为使命。近十余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50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稳居全市前列,破解“融资难”问题。完成1000余个金融空白行政村服务覆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