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海口行。海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但五公祠显然是海口市知名度最高的景点之一,要去看看。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1)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169号,公交到达很方便,途中的牌坊就是西北门了。其实,五公祠还有一个东北门,过了一座小桥就是海口市博物馆,一起参观的安排最顺了。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2)

五公祠的门票是20元,懵懵懂懂地向里面走,这明明是一个古木参天,花香袭人,城市公园。走到“琼台胜景”的牌坊,距离真正的五公祠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3)

五公祠到了,这里需要验票进入了。五公祠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五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4)

入口处这张“斑驳”的导览图,有点简陋,“可怜巴巴”的,但很清晰明了。“五公祠”景区由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观稼堂、学辅堂、洗心轩和琼园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5)

这里是景区的核心区域——五公祠,这座二层建筑正门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楼正前方及两侧,竖立着五位历史名臣的石像,栩栩如生,一股浩然生气油然而生。在石像前,每位导游都会绘声绘色地介绍“五公”的故事,游客们听得入了迷。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6)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今河北省赵县人。唐文宗至武宗年间两度为相,有才干,敢作为,重视边防力主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稳定动荡局面。因在“牛李党争”中失利,遭谗言诟害,被贬荆南,次贬潮州,公元848年再贬崖州(今琼山市),公元850年卒于贬所。居琼期间,著书立说,扬善嫉恶,深受景仰。据说现在乐东县多港李氏村有三百余家,是李德裕的后裔。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7)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代福建邵武人。进士出身,高宗朝任宰相,制定十项治国、整军、抗金的主张,上书力陈除奸恤忠,被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免职,于建炎三年(1129年)贬琼州万安军安置。李纲在海口登岸,宿华远馆3天,遇赦北返。后力陈抗金大计,始终不为采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李纲在海南的时间虽短,但他的气节为海南人民敬仰,时人推崇,后人缅怀。在五公祠的导游口中,李纲还与岳飞有师生之谊,似乎只是传说。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8)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山西闻喜人。宋高宗年间两度为相,处理军国大事,能力非凡,使南宋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力荐岳飞为帅统兵抗金,传为千古佳话。享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美誉。因与权奸秦桧不和,被罢相,公元1144年被贬吉阳军(今三亚市),仍遭秦桧胁迫,公元1147年绝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为海南人民世代景仰怀念。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9)

李光(1077一1159年),字泰发,浙江上虞人。宋高宗绍兴初年升为参知政事,秦桧为相期间,李光力主抗金,反对割地议和,多次揭露秦桧弄权卖国、投敌求荣的罪行,遭到秦桧陷害,公元1141年被贬吉阳军(今三亚)再贬昌化军(今儋州)。居琼十余年,积极倡导办学,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重大。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10)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江西庐陵人,历任任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等职,是力主抗金的南宋主战派的中坚,上书请斩秦桧一伙投降派头目,遭到诬害,被一贬再贬到吉阳军(今三亚市),居琼十余年,传播中原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加强汉、黎团结,功劳卓著。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11)

这五位被贬的官员中,李德裕是唐朝名相,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海南。而其他四位李纲和赵鼎为宋朝宰相、李光和胡铨为宋朝的大学士,都是宋朝铁骨铮铮的抗金主战派,最后被投降派诬陷贬官。

赵构岳飞墓之谜(海口五公祠里的)(12)

这五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他们为海南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五公高风亮节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精神,一直受到海南人民的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