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这几年读了不少书,也尝试着将书中的道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然而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因此我始终对于如何读书始终抱有疑问,经过总结,我对于读书形成了自己版本的读书三问:,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人处世的书籍推荐樊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人处世的书籍推荐樊登(一个知识商人的工作手册)

为人处世的书籍推荐樊登

说实话,我这几年读了不少书,也尝试着将书中的道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然而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因此我始终对于如何读书始终抱有疑问,经过总结,我对于读书形成了自己版本的读书三问:

  1. 怎么读书?
  2. 怎么读好书?
  3. 怎么读通书?

我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肯定还是在书中的,所以,我又开始漫步书海,根据这几年的读书热点,我选择的第一本书是这本《如何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通篇阅读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本书并不是详细介绍读书方法的一本书,反而更加像是樊登作为讲书人(知识商人)的一本半自传半工作手册一样的书籍。其中详细介绍了他读书历程中的疑惑,以及逐渐从读书人到讲书人的转变过程,以及如何做好一个讲书人的过程。

虽然本书对于读书方法借鉴意义不大,但是了解近几年大火知识博主(知识商人)的从业历程也是很有意思。我将这本书略分为三个部分:

  1. 读书为何
  2. 读书有法
  3. 讲书有道
读书为何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的单调,透出一股浓厚的无聊气息。很多人的答案都比较简单,比如:为了学习,为了有文化。的确,读书是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但我更加认为读书是为了解惑,为了经验,为了应用。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里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 主动性。● 针对性。

读书是主动的学习方式,读书也是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拿起书本主要还是因为当前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书本中获取前人知识,以便克服困难,有所进步。就像我上文所提,因为读书过程中有“读书三问”的疑惑,所以继续漫步书海,寻找突破“珍珑棋局”的方法。

自然,除了学习以外,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成为“多向度的人”,此处我认为想要表达的是根据事实总结规律,根据逻辑推理结果,拥有批判性思维对所有事实和结论保持思辨态度的人。当然,这是精神层面的高级追求,作者还很接地气地描述自己读书是因为由于生活所迫,需要深度学习讲课赚钱。对作者这段经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随性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

读书有法

在这个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他常用的选书原则、如何对书本进行解构。但是此处我最想和大家进行分享的部分则是作者对于一本书的精华定义,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这让我想起来高中读书的时候学习物理定理和化学公式的感觉,当你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对于主题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的内容时,最好花费时间理解吃透它。这对后续阅读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部分带有工具性或者科普性的书籍,作者会明确说明哪些严重的问题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效果,比如我从财务学的书籍中了解到,当前18.6%的90后的存款超过10万元,14.2%的90后没有存款甚至负债,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如何理财并使用金融工具来避免贫穷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上述情况后,我对我的财务状况有一定担忧,并且深刻地阅读了后续内容并学到了一些理财知识。

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当内容中出现了一些令你感到意外并惊奇的内容时,深度阅读了解一下,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加你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拥有多个角度看问题从来不是坏事。

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当一本书结构严谨,逻辑自洽的时候,你经常会发现层层递进的内容。作者正在通过这些递进关系,循序渐进地跟你阐述他的想法和道理,阅读时一定要留意这方面的内容。

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如果我们在书中读到了转折点,或者读到了观点上的反转,这部分一定要详细读一读,要分析情节是怎么发生转折的,这是很重要的内容提取点。

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大部分应用性的书,常常会描述一个主题,借助多层次多角度来对主题进行描述。

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

书中能给人心灵冲击的内容一般则是精彩的描述,精彩的内容;常常作为书本核心主题的有益补充。了解下这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书本主题,也是不错的。至于要不要记住,见仁见智。

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乐趣性,阅读过程中遇到这方面的内容好好享受就好!

讲书有道

作者在最后这部分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讲书人,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但是对于我来说,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因为正如同开篇所说,读书三问,如何读书,读通,应用才是我追求的重点。

小结

《如何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其实我的评价并不高,不但因为本书是一本半自传体的书籍,而且这本书对于读书的方法,并没有太多的介绍,更多的可能还是在于对于樊登读书品牌的推广和介绍,处处透露出一股知识商人的味道,令人不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