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唐五代。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杂言。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1)

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古代的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也有认为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自近代以来,随着民间俗文学的价值受到重视,产生了词起源于民间的新说法。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2)

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最初是唐代音乐的产物。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可能是盛唐作品,那么在此之前必已有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由此可推断民间曲子词大约出现于唐高宗时。盛唐时期,文人开始作长短句词,但保留下来的不多,早期的文人词出自中唐,故词产生于初盛唐,中唐以后方开始流行起来。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3)

敦煌曲子词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感情与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一连展开六种比喻,全用民间成语中认为不可能的事。直接托出喻体 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4)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妆。”描摩江畔舞蹈,明媚春光与姑娘们的美丽相映发。连用十组叠字,既典雅,又通俗;对仗工整而不嫌板滞,抑扬婉转、轻松明快,带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民间风味。纤巧与朴拙并见一篇之中,这正是敦煌曲子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总之,敦煌曲子词中的优秀作品总是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与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颇多共同处,所不同的是在格调方面已明显看出近体诗的影响。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5)

随着词体在民间的兴起,开始出现受民歌影响诗人创作的文人词。从宋代黄舁到近人王国维,不少词学大家都推尊李白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然两词果出于太白否,甚难断定。除了作者之争外,两小令以自然之语言唱叹出普天下共通之情感,确为千古绝唱:《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6)

中唐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唐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暮。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7)

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诗人是白居易和刘禹锡,二人皆留意民间歌曲,作品的民歌风味也更为明显。如他们两人人唱和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襄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中唐是文人作词的尝试阶段,此时尚无专门从事词创作的作者,文人还较多地以写诗的手法作词,他们的词大多仍带有绝句风格,词与诗的界限还不是很清楚,如刘禹锡的《竹枝》甚至也可视为七言绝句。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最早的词敦煌曲子词的介绍)(8)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