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笼、赏花灯,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近日来,香港各地多处悬挂了不少传统花灯。这些花灯由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扎作技艺”制成,为香港街头增添了一番传统韵味。

临近中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来到位于香港西营盘的一家拥有超过40年历史的纸扎工作坊,带大家体验以传统“扎作技艺”制作花灯!

香港花灯制作(记者Vlog中秋佳节临近)(1)

香港扎作师夏中建是工作坊的主理人。他表示,扎作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每个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例如中秋节、新年、元宵节等,都少不了扎作的身影。

香港花灯制作(记者Vlog中秋佳节临近)(2)

“扎作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文化的扎作艺术是怎么一回事,我就是秉持这个心情在努力。”夏中建入行超过40年,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

为了传扬扎作文化,夏中建多年来不断以创新形式制作花灯。在热闹繁华的市区中环,展出的一座四层楼高的巨型花灯便是由夏中建及其制作团队制成。

香港花灯制作(记者Vlog中秋佳节临近)(3)

这座主体由竹子、铁线和纱布制成的如意宫灯高13.08米、宽9.03米,打破了世界最大吊挂花灯的吉尼斯纪录。色彩斑斓的巨型花灯,为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中环增添了不少传统的中秋节日气氛。(总台记者 刘丽斌 魏可枫 李志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