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城区的状态与新城区的建设是连个持续话题,行走在两个区域,看到的颜值面貌总会让人不经意间感叹。像在湖北武汉汉口老城区江汉区建设大道附近,就有一条三眼桥路,它呈南北纵贯趋势,穿越城市二环线,里程虽然不长,但沿线的生活面貌很“陈旧”。最近几年,因为相关区域拆迁改造,三眼桥路变成类老巷子的状态,还有一大片矮旧的红房子,路过随拍,看到建筑绵延凋零,一派寂静的烟火气。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1)

与多数建在主城区里的马路街道和小巷一样,三眼桥路的里程不长,但规格更像是巷子。打卡前往,可以走城市的二环线发展大道,在唐家墩路与发展大道交汇处以东,武汉市政宿舍区能看到一条小路,它就是三眼桥路的北段。以此从南北两段出发,三眼桥路的北段里程不到500米,南段稍长,曲折穿过蔡家田、三眼桥,止步于建设大道辅路上。这一段路程,是老汉口区域代表之一,生活区域里多老旧单元楼和小区,且拆迁逐年进行,面貌变化大。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2)

如果是从建设大道起点开始打卡三眼桥路,最好的交通方式无疑是地铁,毕竟有3、6、7三条地铁香港路站近在咫尺。走到三眼桥路后,向北慢慢步行,也可选择乘坐公交顺着走,来往一站路的间隔,看到的景致会更立体。不过,由于相关区域拆迁改造进行时,有路段会变窄,固定着施工挡板,机动车堵塞,所以步行会更加“便捷”。再者,过了育才小学后,三眼桥路上还有高大的行道树,秋风习习,凉意十足,户外随拍的景致里,多了些许空旷的意境。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3)

这边向北走了几百米,三眼桥路上拆迁施工的区域立刻涌在路前方。与密集的施工区比较,马路沿线还有正常生活区,两者反差很大,比如近处是没有纳入改造范围的老旧平房,红砖建筑,窗台和阳台非常明显,还有晾晒的衣服,像是乡镇的瓦房。再远处的交界地方,挡板拦着,有限空间里的行道树和电线杆全部铲除,只有孤立的塔吊,不断有噪音传来,打地基的建设开始,土石方被装载车运出来,路面上全是泥泞的状态,既陌生又熟悉。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4)

走到拆迁建设区,发现这边还有一大片的红房子,妥妥的老旧小区。因为施工的原因,两边都有挡板加固,让原来的入口也被堵住,出入需要绕行,同时因为施工原因,本身也没有多少车辆经过。小编顺着箭头走了几圈,终于走到红房子小区里面。有意思的是,这些小区与正在改造的区域以三眼桥路为界,两边对着,看得十分清楚。相信过不了多久,当那边的大楼建成竣工后,在商业体入驻完成后,又是一片繁华热闹的街区。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5)

走进红房子区,这边是一排一层的建筑。看样子不像是居住的,从外边结构,门窗和排气管道看,更像是开水房或者仓库杂物间。不过,这毕竟是猜测,实际上,走过去看,这些建筑与对面的单元楼是对应的位置,似乎是配套建设的结果。相对而言,这是小一点的建筑区,其第一间房子还是有人生活的痕迹,比如门前有板凳和晾衣架,有一座小火炉,还有扫帚等工具。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在,大门紧闭,门窗拉着窗帘,像是无人生活的状态。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6)

相对而言,红房子区的面积更广大。从这边的路口进去,小巷子连着小路,行道树密布,停着的小车和自行车,还有棚架和杂物。这些东西的存在,都是在说,这里是老旧的小区面貌,好在小区路面还很纯粹,全程水泥路铺垫,还有篱笆围栏,看着十分新奇。一栋独立的红房子,分成两到三个单元,步梯上下,敞开式布局。单元楼的样子,大门和窗户,外墙还有抽油烟机,分布着重新粉刷后的防雨涂料,没有一点污渍,在老房子里很少见。

武汉民国风格街区(老城区里有片红房子)(7)

对于红房子,武汉人都很熟悉,比如青山红钢城那边就有很多,可惜最近几年拆迁了不少,留下来的不多,没想到在汉口这边老城区,在三眼桥路上也会有红房子的存在。这边红房子的密度有限,南北距离城市的内环和二环很近,属于闹市地带。带着相机走过,看着机械作业,觉得城市的热闹从来都是这样杂糅在一起,看着十分欢喜又忧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