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讨厌感叹号的的壹读君!!| 三!三!

刘强东,一个比明星上热搜还频繁的男人。

他最新的热搜是起诉书曝光。去年,刘强东在明尼苏达涉嫌强奸一女大学生被逮捕,美国检方决定不予刑事起诉。但受害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对刘强东和京东提起了民事诉讼,并提出六项指控。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1)

图片来自微博@新浪娱乐

而刘强东的上次热搜,是不到一周前。面对京东最近裁员的舆论,刘强东发出一封公开信,主题思想是京东的人得努力干活儿,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刘强东的兄弟。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2)

能不能和刘强东当兄弟除了京东的人没人关心,网友们的点在于,刘强东的情感也太丰富了吧!!!!短短六百多个字,用了快30个感叹号!!

有人直接吐槽,文章的傻逼程度和感叹号数量成正比。刘强东这公开信的写作水平,一点儿都不符合他人大出身的高知身份。

感叹号的通货膨胀

但刘强东还不算啥,在爱用感叹号这一点上,川普更有代表性。

有报道称,随机抽取特朗普的100条Twitter,只有32条没有使用感叹号。①去年他在连任竞选演讲时,为了表达自己喷薄而出的情绪,甚至口动给自己加标点符号

新一轮总统选举距离现在仅剩下两年,我们的新口号将是,让美国保持伟大,感叹号

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规定,感叹号是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最多可以连着用三个,比如这样:真的吗!!!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3)

在情绪上头的时候,用感叹号无可厚非。但现在的感叹号越来越廉价了,迎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

从马景涛的咆哮剧照走红开始,豆瓣等网络社区就兴起了咆哮体——用感叹号表现自己的情感。咆哮体没啥固定的格式,就一点——感叹号、感叹号和很多很多的感叹号。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4)

——以下进入战斗区域,请做好心理准备——

比如当时的一篇咆哮体文章《喜欢王菲的人你更加伤不起》:

老娘13年前爱上了王菲!于是踏上了尼玛不归路啊!谁跟老娘讲偶像就是过眼云烟!王菲那是老娘的命啊!比命还重要啊!有木有啊!谁再跟老娘说老娘的偶像是衣服老娘就剁他手足!

看起来字字泣血。

那时的王菲还和网友一起玩,她也用咆哮体回复:

这通劈头盖脸的!重新抬起头来啊!有木有!有有有!这回看清楚了啊!

如果每句都用感叹号还不足以表达情绪,那就再往上加,反正不要钱: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

因为咆哮体的受追捧,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咆哮体生成器。壹读君随便搜了一个,封面配图就是马景涛的咆哮剧照。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5)

无感叹不情绪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感叹号在我国的使用时间并不长,它的流行一开始就在于情绪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以前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断句要靠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想起高中语文被各种助词和倒装句支配的恐惧),一个搞得不好,能解读出n个意思。比如经典案例——赵恬养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以断句成至少3种: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逐渐有知识分子将西方的标点符号介绍到国内,比如鲁迅在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的“略例”,就介绍过标点符号用法。②

二十世纪初,作家学者们在文学领域进行了一场革新——白话文运动,使用标点符号就是其中一项。不少杂志比如《新青年》开始有意识地采用标点符号,胡适在1916年《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中,提倡新式标点符号。

感叹号是当时的宠儿,很多大家对它都蜜汁喜欢。郭沫若就是感叹号的资深粉丝,他的《天狗》——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以及民国初年的一篇小说②:

可怜!。儿可怜!!。无母之儿!!!。实天下至可怜。儿!。余痛!。痛!!痛!!!。呼痛声渐低。

符号学大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能指就是语言,所指就是概念、思想、意义等。感叹号的能指是它的形态“!” ,而所指是它背后的含义 ——表示句子的语气,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情绪。白话文运动时期,叹号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它贴合了那个年代改革者的强烈情感——破除旧传统、追求解放,让冷冰冰的文字变得鲜活、有力度。

而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感叹号泛滥仍旧在于其情绪价值。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信息传递=7%语调 38%声音 55%表情。人们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沟通外,还需要非语言符号——表情、姿势、语调等一些情绪的东西,让信息百分百有效传递。在网络社会中,标点符号相比语法功能外,更大的作用在于情绪功能:影响认知、传达心情、调节氛围、补充说明等等。③

一项对112人对“。”“!”“~”“无标点”这四种标点符号在网络上的认知调查显示,调查者普遍认为在网络交际中,末尾使用“~”会让人觉得更真诚、态度好;末尾使用句号给人的印象最差,觉得冷冰冰的,没什么人情味。④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6)

而实际上,“~”在标点使用规范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功能,甚至没有表语气作用,只表示句子间的连接。

感叹号,讨厌

同样表示情感,句号是讨人厌的那个,感叹号更讨人厌。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7)

豆瓣甚至成立了一个“讨厌感叹号”小组。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8)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感叹号的情绪过于直接和强烈,过犹不及。在网络时代,“。”号可以表示无语、高冷、缓和气氛等各种情绪,比如:

。。。。。(无语)

好的。

好的。。。

但通常感叹号一出来,只能给人以激动、紧张、浮夸之感:

!!!!

好!

好的!!!!

白话文运动时期,就有人认识到感叹号的缺陷。认为在文章中大量使用叹号,不仅不能证明作者情感丰富,反而让人不能感知到作者的真实情绪,朱自清说感叹号过多是“浮夸不实”。②

感叹号让人抵触的另一点在于,叹号因为强烈的情感容易树立权威,给对方以压迫感。在日常说话中,权威的一方通常会通过语气、音量来塑造自己的权威。只能用文字交流时,塑造权威最容易的方式是使用感叹号——

立即执行!(老板说的)

好的~(社畜回复)

好的!(狼性公司社畜回复)

好的!!!!(房地产公司社畜回复)

当没有权力的渣渣试图压倒对方时,也会用感叹号,不过看起来就是有点底气不足——

你给我等着!!!!!!!!!!!!!!!!

再就是,滥用感叹号给人的感受就像眼睛、耳朵同时被强奸。眼睛被强奸是因为感叹号用得太多,看起来毫无美感。而耳朵被强奸在于看到感叹号就像马景涛 土拨鼠同时在耳边三百六十度循环咆哮,让人神经衰弱甚至想再来首吴亦凡的电音。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9)

要是在文章中使用很多感叹号,会被当做恶劣,甚至被认为是傻x(比如刘强东)。美国的文学作品中,从上两个世纪开始感叹号就使用得越来越少。1800年代的赫尔曼·梅尔维尔,他的《白鲸》中还有1683个感叹号,而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只有一个了。①

当然,不是中文版。

最新刘强东(刘强东)(10)

参考资料:

1.刘强东!!!!!!, 商业人物,冯超,2019-04-15

2.文贵良. 新式标点符号与“五四”白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3).

3.吴颖. 论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J]. 新闻知识, 2013(2):64-65.

4.陈丽诗. 网络语境下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主观化情况的调查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7):112-115.

5.在感叹号泛滥的年代里 我们该如何表达感叹?Julie Beck,界面新闻,2018年7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

推荐阅读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