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解读吕洞宾《百字碑》的诸多文章视频中,我最喜欢的是“沐羽国学”的解析视频;看重的缘故是,其一语言艺术了得,其二国学功底扎实。

在讲解《百字碑》的文字内容理论上,可谓是尽善尽美!

吕洞宾的碑拓(吕洞宾百字碑的实修体悟)(1)

但理论与实修并不是,完全契合的一回事!

百字碑——吕洞宾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内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

☞诗词开头的二十个字,可以是一个意识。

静修养气常常是以“有为”的心态,渐渐地便忘却了一切,进入了“无为”境界的过程。

☞随后三十个字或许是对上述逻辑的理论解析。

“无为”的境界是依据“有形”的物质创造的,但我们修行就是要逐步脱离“有形”,逐渐回归本性,扼制住消耗的生命力。

复归于“酓德之厚也,比若赤子”的先天状态,后天八卦中的坎离将逐渐演变成“南北宗源翻卦象”的真空妙有!

☞第二段落的三十个字,说白了就是道法修行中最经典的一个景象;是现代文学用于描写比喻的“通感”手法,写出的景象!

前十个字都集中在了这个“雷”上了,我曾写作短文论证过这个雷,就是张三丰金丹诗中的“霹雳声”。

金丹诗——张三丰

夺得乾坤一点精,阴阳交媾自然成。

夫妻会合攒三姓,戊己交加簇五行。

朔望屯蒙鸡兔跃,晦弦既未虎龙争。

地天收在玄关内,运转河车霹雳声。

——

自然界中的“雷声”伴随有的嗡嗡余音,如同拨动钢琴发出的余音在印堂处回荡缭绕,这就是《百字碑》中“雷”的真实写照!

随后的“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是文学艺术的“通感”手法,一个是视觉;一个是触觉的描绘!

从实修践行中体会,这“长生酒”就是道法修行中具体的身体感受,用这比喻一点都不为过,爽啊!

☞“无弦曲”就是这“雷声”的代名词,如此修炼下去,美妙无比啊…………!

——

吕洞宾的碑拓(吕洞宾百字碑的实修体悟)(2)

我这是从自我实修角度,解读的《百字碑》。

对崇拜的圣贤大德吕祖,我不敢有半点怠慢!如有不敬,还望吕祖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