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春节都要回到老家县城,与高中同学一聚,一叙同窗之谊想起刚毕业时,大家每年在一起感觉还是很亲密无间,还是保持曾经的交往习惯,聊着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最近两年感觉曾经那些比较能聚到一起的人,逐渐有人越来越少的出现了其实,这其中就是两类,一类是事业发展比较好的,一类是事业发展比较差的,后来了解到情况发现,同一个县城,收入差的可能一年就只有5万元左右,而收入高的已经有50万左右,这十倍的收入差异也确实让我非常感触,因为我自己上班收入最高时,也远没有达到50万年薪,更让我觉得惊讶的是收入高的人可能收入还会持续快速增长,而收入差的人则可能徘徊不前,差距进一步拉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个人毕业后职业规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个人毕业后职业规划(毕业十年收入十倍差异)

个人毕业后职业规划

每年过春节都要回到老家县城,与高中同学一聚,一叙同窗之谊。想起刚毕业时,大家每年在一起感觉还是很亲密无间,还是保持曾经的交往习惯,聊着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最近两年感觉曾经那些比较能聚到一起的人,逐渐有人越来越少的出现了。其实,这其中就是两类,一类是事业发展比较好的,一类是事业发展比较差的,后来了解到情况发现,同一个县城,收入差的可能一年就只有5万元左右,而收入高的已经有50万左右,这十倍的收入差异也确实让我非常感触,因为我自己上班收入最高时,也远没有达到50万年薪,更让我觉得惊讶的是收入高的人可能收入还会持续快速增长,而收入差的人则可能徘徊不前,差距进一步拉大。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通过对比反思我和身边朋友的职业经历,我发现有五个维度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事业成败,而这五个维度没有做好选择,那么中年危机几乎是必然的,而选择好的人则可能持续事业增长,这真的是值得35岁左右中年人的思考,如果有后悔药,我真的希望在18岁就知道这些。对于渠道营销人如何选择职业定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专业

专业是进入社会后别人对你的能力定位(认为你能干什么的,有什么专长),其重要程度在考大学时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有得选,那么还是要选未来十年有发展潜力(人均产值高),有成熟职业技能社会评价体系的专业(职业资格门槛、职称评定),如医学类(我那收入50万的同学就是文科考的医学本科)、建筑类(我同学(高中文科)现在是建筑项目经理,考取了一建资质)、财务类,而不要选择那些看似高大上,但实际很难为社会创造高价值的专业(往往是万金油专业,其实都不叫专业)。不过如果你很不幸的在高考时由于实力不济没得选,那么还不如读个职业大专学个技术类专业(学渣学汽修,从事豪车修理也有年入几十万的)。

渠道营销岗位大多数没有专业限制,这也是很多踩了专业雷的学生的出路。不过,并不是渠道营销就不专业,恰恰相反这是一个需要市场营销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所以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是有利于发展,因为越往高层走对专业知识要求越高,越是专业岗位,知名企业对专业要求越高。很多专业不好的同学,最后都走上了销售的道路,而渠道营销中做到大区总或者外资KA经理的人,往往也能年入50万以上,所以如果你大学专业没选好,其实也可以补救,你完全可以去考一个成人学历(成人高考、自考、网络教育),改变自己的专业基础,再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从事相关工作,从而实现专业逆转。如果,确实不想再考取成人学历了,那么现在就要让自己变得专业,要做那些有难度,有门槛,需要积累知识、人脉、技术的工作。

二、选行业:、

行业是职业定位的大前提,决定了职业成长潜力,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行业可能收入也会差异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行业市场容量不一样,增长速度不一样,处在红利期的行业收入一定是高于处在衰退期的行业,通常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产业或服务类型进行行业划分,如汽车、手机、医疗、教育,也有根据品类相近特征的而进一步归纳的,如快消品(食品、饮料、烟酒、日化等),互联网(电商、新媒体、O2O、SAAS等)。

而渠道营销岗位,主要有快消、耐消、互联网O2O行业中广泛存在,最好选择高增长潜力的蓝海行业(产品),如消费品面临的消费升级需求产品,数字化 线下渠道大范围升级的;其次选择相对高端的产品,刚需的红海产品,市场够大;最后才选择长尾产品,可有可无,市场较小,成长空间小,只能维持生存。我们经历了许多次行业变革,如手机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传统零售向电商发展过程,处在红利期的职场人都收获颇丰。

举个例,曾经一个女生面试阿里没有过,却到饿了么在短短几年时间一步步从BD做到了大区总,试想如果她即使面试阿里过了,估计也不可能做到大区总,因为饿了么处在高速发展期,大量缺人,先进去这个外卖行业的人,只要你努力打拼,竞争过你的同事,你就会成为佼佼者,成为元老,有很快的提升机会,但在阿里这种上面一堆高P占据位置的成熟体系中,你想快速提升除非你有惊天之才,这就是行业发展带给职业的红利,这也是为什么早期互联网发展吸引了那么多传统行业人才转型的原因,只是今天也逐渐饱和而面临颓势,需要擦亮眼眼寻找新的明日之星。

三、选职位

职位是一个人具体所做工作、岗位,可能非常细分,如渠道营销中还可以分为商超(KA)渠道经理、母婴渠道经理、特殊渠道经理、零售运营经理、通路企划经理等,而这些职位是有一定关联,但即使处在同一企业也有职能和能力要求差异,需要分别看待,别指望样样精通,这是巨大的陷阱,因为当你走向中高管理层的时候,就会面临外部和内部竞争,这个时候你的职位专业能力、人脉、经验将决定你的优势,因此一专多能,必须是先一专再多能,而非先多能再一专。

职位需要选择市场需求潜力大、稀缺、有专业技术门槛、能够发挥个人优势的,如果自身条件没得选,那建议就从自己能选择的职位出发,做出成绩,再轮岗,曲线上升到理想岗位。比如要从普通业务代表向KA业务转型,可以先在小企业从业务代表做到渠道经理,开始部分涉及KA渠道,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取得成绩,再往大企业的KA渠道主管上跳,从而实现进入到一个更高门槛,更专业,更少竞争者的职业发展通道。

四、选企业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市场地位,有不同的盈利能力,不同的发展潜力,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这决定了你在这家企业里面能否享受到行业红利,并且获得更加丰厚的利益分配和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大家都想进好企业,可是龙头总是屈指可数,那么如何选择企业呢?

刚毕业尽量选择有成熟体系的企业,如外资的快消品企业或互联网大厂,能开拓视野,更专业、职业化,收入较高,平台高,以后就是一直可以在大厂间升职;如果没办法直接进入大厂,也只能从成熟品牌的民营企业进入,然后做出成绩,两三年后再进入大厂;如果谋求创业,也可以在某个中小企业里面一直干到高层,获得资源后,建立自己的事业。

总之,选企业还是要看企业的发展潜力,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图稳定的就进国企或龙头快消品民企、如果寻求成长和高收入,那么外企是不二之选,要想获得行业红利,那一定要寻找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初创企业,我在小米的一位女同事,在小米创业前几年进入做了一名文员,后来逐渐转为运营岗,当小米上市时,在我们省公司除了她和省总有股票,其他人都是干瞪眼,这就是人生命运的差别,进入企业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别是个公司都进。

五、选城市

曾经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还是在异地工作,也是自己选择工作时没有深刻的思考清楚带来的问题。选择城市意味着你是否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比如符合职业规划的就业机会是否多,薪酬是否在全国有优势,甚至安家置业能够快速增值。有可能努力工作一辈子都不如一些人选对城市,提前买几套房增值赚得多,我身边朋友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一二线城市还往往聚集着大企业的总部,中高层管理职位也往往在大城市,如果你选择了小城市,那么极有可能就一直在地方上做着渠道维护工作了,难以有大的发展,这方面我也吃过亏,在毕业前几年贪图安逸选择在小城市待着,领导有意调我去省会我也不想去,结果错失了好几年的发展时间,甚至影响到我以后安家置业和现在的发展轨迹。

在渠道营销工作中,拥有渠道资源(企业和人脉等)是渠道工作的底气之一,所以某个城市在一个行业、职业有深厚底蕴的话,那么你在这个城市就会积累更多职场人脉和客户资源,这也是重要的职业门槛。比如,在电商领域就是杭州最强,长期在杭州发展,就能够在电商领域确保一起获得最先进的信息和模式,能够获得众多电商就业岗位。不过还好,对于消费品营销,还没有特别的哪个城市比较强,即使小县城都有工作机会,但还是建立大家放长眼光,选择更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那里可能是你安身立命一辈子的地方,只要持久耕耘,一定会越来越轻松。

总结:专业、行业、职位、企业、城市的选择对我们的职业或事业发展影响很大,选择工作还是要慎重,别乱投简历,觉得不合适又随便换工作,那会让自己走向职业末路,而如果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行业,建议最好能持续干个3-5年,努力积累的自己的行业资源,锻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不败。中年危机的产生往往是前期的选择错误导致不具备职业竞争优势,最好的战略就是回到曾经擅长的行业、职业中继续发展,或者转入新兴行业成为新一代的创业元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持积极上向的心态,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拓展自己的行业资源,重建专业的职业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