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聊斋志异》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话说在一个庙里面,有一个瞎眼的和尚。这个和尚能够判断所有人的文章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据说只要把写好的文章拿过来,烧成灰,瞎和尚用鼻子一嗅,就能嗅出来。

有一个叫余杭生的书生,自认为文章写的天下第一。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便邀约朋友一起,写了三遍文章让瞎和尚来闻。猜猜那篇文章是自己写的。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1)

杭生拿出第一篇文章烧成了灰,端给了和尚。和尚轻闻了一下,边说边摇头道:这不是你写的,此乃是圣贤写的文章。然后又拿出了第二篇文章烧成灰,第二篇文章是余杭生的朋友所写,便端给和尚。瞎和尚说:君初次效法名家的手笔,虽未全得其中的三味,也算难能可贵。

余杭生拿出了自己的文章,烧成灰端给和尚。和尚大呼:咦,快拿开,快拿开!赶紧拿到茅房倒了。贫僧就闻这么一口,它就隔在胸臆,再也吐不出来,要是再闻,非呕吐了不可。

蒲松龄老先生七十二岁才考取贡生,科举之路很是坎坷。他借这个故事讽刺当时盛行的八股文。从此官场中少了一个官僚,文学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01为钱而写

鸡汤文若拿给瞎和尚闻,大概他也要吐了。那些写鸡汤文的作者也像余杭生一样自鸣得意,却不知自己的文章恶臭扑鼻。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2)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作文的八项主张,其中三项是: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三曰,务去滥调套语;如今读来还是振聋发聩。我们学了几十年的语文,还是没有学会“我手写我口”。

光绪年间一外国传教士来华,在书肆买了一份去年的考卷,发现与今年的并无二致。他由此感叹八股文刻板僵化,皆是之乎者也的陈词滥调。鸡汤文是“新八股”,甚至还不如八股文。

鸡汤文的最大目的就是骗取读者的钱。一旦在线上有数以万计的粉丝,就会有编辑找到作者出书赚钱。有些人借着名校毕业的名头,摇身一变成了写作导师,开班授徒,欺世盗名。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3)

作家凭稿费生活本无可厚非,鲁迅当年靠写时评养活了一大家子。在和二弟周作人失和后,还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供母亲居住。张恨水在小说月报连载《啼笑因缘》常常供不应求,赚得盆满钵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许多人看到金庸写武侠小说收入颇丰,都照猫画虎,大发武侠财。上官鼎写武侠小说供女儿在国外留学,古龙听说这件事后走上了创作武侠小说的道路。那时香港的稿费按行计算,所以古龙就几个字一行,而且多加标点符号,想多赚稿费,形成了独特的武侠风格。你们的帅大叔冯唐不也在大学时,仿写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挣外快吗?王朔也是觉得写作比打工赚钱,才下决心当专职作家。

可是,王朔看不起金庸琼瑶,说他们的作品太庸。他把金庸武侠、琼瑶言情、四大天王和成龙电影称为“四大俗”。现在的鸡汤文不知道比金庸琼瑶差的作品了多少!

鸡汤文的核心思想最后都指向了一个字:钱。

我在网上找了篇题目叫《你是女生,干嘛还这么努力》的鸡汤文,摘录部分段落如下:“我以前那些男同事,他们见到我工作的样子都怕,说我太拼了。我总是会回他们一句,老娘就是要努力赚钱,过梦寐以求的生活,谁规定女人就不能努力了呢?”

问得好,到底是谁规定的呢?就是这个鸡汤文作者。他故意制造矛盾,又去化解矛盾,自己和自己下棋。所以必须是“男同事”说“女同事”不该太拼,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是个男人。他为什么要把角色设置成女性呢,因为女性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同情。

诸如此类还有:“前几天福布斯评出了全国30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在媒体圈内有一位90后的姑娘上榜了,是做公众号的。我猜这条新闻应该不是作者编的,毕竟顶着福布斯的名头。不过也说不准。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4)

《羊皮卷》里的故事虽然也是鸡汤,至少还知道弘扬真善美。上文所述的励志书则一个劲告诉你:快去赚钱吧,有钱真好。有钱就是成功,没钱受人唾弃。现在市场上畅销的鸡汤书,不但比不上金庸琼瑶,连十几年前畅销的“心灵鸡汤”都算不上。

02鸡汤文的秘密

我照猫画虎写了篇鸡汤文,用以分析鸡汤文的写作技法。要是有人看了这篇文章靠写鸡汤文赚了钱,不要忘了回来打赏两块钱。原文如下:

柠檬小姐是我的大学同学,长得不算出众,是那种站在人堆里都找不到的女孩。平时在宿舍大家都会讨论喜欢哪个男明星啊,什么化妆品好啊,唯有柠檬小姐一言不发,只顾低头学习。宿舍里的小A私下嘀咕:“家里穷呗,不努力哪来的奖学金。”

大四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写论文找工作,柠檬小姐已经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三个月了。

前几天我遇到柠檬小姐,她已经是公司的总经理了。聊到大学时候的事我问她:“你那时候为什么那么拼?”她说:“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确做到了,反观当初嘲笑她的同学,早早结婚生子,一无所成。

一个拼命努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01努力的人一定非常自律。

小青是我的发小,从小喜欢日语。别人喜欢日语是去追星,什么二宫和也啊,水原希子啊,各种明星八卦了如指掌。她不一样,每天抱着标准日本语在那读。

有一次我们去吃饭,在饭桌上她嘴里念念有次,把老板吓了一跳,以为这姑娘疯了。我们翻了个白眼,她不就记个单词吗,有什么大惊小怪。我们已经习惯这货了,哪天听不见还不适应。

一年之后小青已经考过了日语N1,在一所翻译社工作。有一次她和我说:“其实那时我看见你们去逛街去唱歌我也想去,但是一想到把日语学会去日本就方便多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问她都是怎么学的,她说三本课本我都背下来了。我不信要考考她,结果还真会背。我擦,真是个狼人!

凡事心中有梦的人,手中必定有事在做。梦想在远处闪闪发光,是多么迷人啊。能控制自己不良习惯的人,一定会有一番成就,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02努力的人一定有明确的目标。

王健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日本著名的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在谈获胜经验时说:“我每次都会把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分成几小段。我一开始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然后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这样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轻松跑完了。”

你看,成功的人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朝目标迈进。

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先改变国家。如果你想改变国家先改变一个地方。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地方,先改变一个家庭。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家庭,先改变你自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03努力的人一定不抱怨。

上文提到的柠檬小姐家庭条件不好,但她没有抱怨命运不公,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北宋名臣范仲淹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发奋苦学,在寺庙里他一天煮二两小米做稀饭,等粥凝结成块他分别四小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

一天皇帝经过学堂许多人跑去看,范仲淹却说,以后入朝为官有的是机会见。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终于成了一代大儒。

努力的人很自信。我很喜欢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管对方是多少人,不管前途有多艰险,都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因为我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写完这篇文章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我费尽心思写了篇初中生作文。

我刚上初中那会为了写好作文没少挨打。后来老师看我实在很笨,加上打我打得实在很累,打在我身痛在他手啊!一天放学后四下无人,他故作神秘地对我说:“小子,我今天教你几招,只要你熟记于心,保你作文打高分。”我闻言甚喜,赶紧拿着小本本在旁边候着。他缓缓开口道:

一、文章的题目要抓人眼球,要让人有读下去的兴趣,要么故弄玄虚要么直接了当。

二、天下作文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把别人的事套在自己身上,学会灵活运用。

三、主题一定是正能量的,尤其是遇到困难不畏艰辛取得成功的故事最受欢迎。

四、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也叫做“龙头凤尾猪身子”。

老师说完飘然离去,独留我在原地瞠目结舌。

从这以后我按照老师的方法作文,果然次次得高分。

拿这篇文章说,题目叫《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过想要的生活》。这已经不是题目了,这就是一句话。鸡汤文的题目字数一般不会少于十个字,如有例外,那一定不是爆款。题目很好的总结了中心思想,让读者毫不费力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图。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5)

当然,闻名如村上春树也会写出《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样的题目。但鸡汤文作者大概没有人钟爱村上春树《奇鸟形状录》这样的题目。

接下来我编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柠檬小姐”。鸡汤文的主角从来没有完整的名姓,都是些“小A”、“小花”、“刺猬先生”之类的称呼。总之,不是动物就是植物,就是不是人的名字。

我当然也没有柠檬小姐这样一个朋友,得益于十几年的作文训练,编这个故事并不费力气。鸡汤文通篇都是这种肤浅粗糙的故事,故事最后加一句矫揉造作之句总结。如:梦想在远处发光,是多么迷人啊!整篇文章你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见解,他只是在不停地讲故事,而且故事都是他编的。

我把“柠檬小姐”塑造成一个家境差的女孩子,正符合我老师说的“克服困难最后成功”的正能量。这是一种在文学上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我还安排了一个反面角色,以反衬柠檬小姐的努力与刻苦。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还要插一句网络俚语:“我擦,真是个狼人!”

为了突出“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我特意在每段上方标了加粗数字序号,不多不少正好三个副标题。不光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每个小标题下的结构也是“总分总”。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毫不费力地理解作者的意图,重要的句子我都用黑体加粗了,这是我在初中政治课上养成的习惯,便于应付考试。

至此,一篇鸡汤文就炮制完成了。毕竟我是第一次写,情有可原。我唯一感到不足的是,我在文中举了范仲淹老先生的例子,不够接地气,实乃一大败笔。

03时代使然

2012年著名鸡汤导师于丹遭到北大学生一片嘘声,狼狈下台。老梁评价于丹:“于丹说的每一句话都正确,但都是正确的废话。把浅白的东西讲成深奥的,给人灌迷魂汤。”

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浅析蒲松龄对鸡汤文的讽刺与批判)(6)

鸡汤文只是把人尽皆知的道理,以一种无病呻吟的口气说出来,给读者打一针间歇性兴奋剂。鸡汤文是快餐式的,不用怎么消化便可吸收。

读者也有责任,他们有深度阅读障碍,对经典有隔膜。有一期圆桌派请到“筷子兄弟”的肖央,问他对流行文化的看法。他说,“俗”是历史的主流。他没说这个“俗”是什么“俗”。“通俗”可以,“庸俗”就流于下作了。

微博上经常有人求推荐书单,底下评论清一色“《平凡的世界》、《活着》、《解忧杂货铺》、《人间失格》”,次次如此。他们只知东野圭吾而不知江户川乱步,只知《人间失格》而不知《斜阳》。都是附庸风雅。话说回来,附庸风雅总比庸俗强,罢了。

上文《聊斋志异》的故事我没有讲完。余杭生后来考试竟名列榜首,而他那个朋友,却落了榜。余杭生盛气凌人的来找瞎和尚。问道:臭和尚,怎么样啊,你不是说我文章不好吗? 和尚回答说:我和你讨论的是文章的好不好,不是讨论命运的好不好。你现在录取了,并不代表你的文章就写得好。现在你把所有考官的文章拿来,我嗅一下,我就知道是谁录取的你。

余杭生等人就找来了考官的文章,烧成了灰,一 一拿给和尚。瞎和尚问了几篇都说不是,当闻到其中的一篇时,和尚突然向壁大呕,下气如雷。和尚说:这就是录取余杭生的考官的文章,一开始我不知道,我还深吸了一大口,没想到一股又辣又酸的臭气直窜鼻孔,闯进喉咙,钻进气管,坠落膀胱,翻了胃,闷了心,变成了几个臭屁,放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