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拉萨的心情(拉萨一直是我的心心念念)(1)

◎维英

我很庆幸做了一个说走就走的决定。我虽然不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也没有历尽千辛万苦,却受到了保佑,收获多多

人说西藏是个好地方,我也一直心心念念地想去看一看。就在下定决心的时候,忽然有报道说,有个52岁的妇女因为高原反应死在了进藏的路上,这着实吓了我一跳。摸摸心口,还是想去,于是买了红景天和西洋参,连吃带喝十多天,又揣上了抗高反的蓝养片,武装到牙齿地登上了进藏的列车。

第三天的中午到了拉萨。拎着拉杆箱踢拖拖走出了火车站。西藏,我来了!

住进酒店以后不久,有医生敲门进来给我们检查身体。我和孙先生状况都非常的好,故而医生只说了句 “下午不要出门,不要洗澡,好好休息”, 就离开了。

我和孙先生是真不怎么听话,医生刚刚离开,我俩不约而同一跃而起,直接坐上酒店门口的电瓶车就到了街角,像两头憨憨的狍子,一边东张西望,一边优哉游哉地四处闲逛了起来。

晚上回到酒店,才发现随身带的那些小食品还有板蓝根,包装袋鼓得跟汽车的气囊似的,敢情统统闹了高反了!

直到现在我也认为我们行程的节奏安排得非常好,首先是“坐着火车去拉萨”,两三天的循序渐进让我们有了一个适应高海拔的过程;然后先去海拔相对较低的林芝玩儿两天,再回到海拔相对较高的拉萨,高原反应的风险就被大大地降低了。

离开林芝的那天早上,我们先去了藏民家做客。藏族姑娘叫“卓玛”的非常多,我们跟着一个卓玛来到了她的家。她家门前停放着一辆自家的小汽车,院子里种了几棵苹果树,苹果花在微风中摇摇摆摆,两层的小楼是新修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感觉让人很舒服。

卓玛的父母在一楼给我们煮酥油茶,预备青稞面小饼,一边还哄着小孙子。卓玛很能干,做家庭导游给这个家里挣了很多钱,一家人包括她哥哥全是她的贤内助 。

她带我们上了二楼,我们看着哪里都觉得很新鲜。一聊才发现,这个卓玛太能说会道了,简直就是“阿庆嫂”转世,不一会儿的工夫,所有人的脑袋就都被她灌得满满的。最后我只记住了一条:她家柜子里的经书,都是寺院对藏民向神佛捐献财物的回赠,捐得越多,得到的经书就越多,统统摆在柜子里。

哦,对了,我还记住了一条:酥油茶很好喝,青稞小饼也很好吃!

终于,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我要去布达拉宫啦!

一清早,我和孙先生迅捷如羚羊般地做了三件事。先是跑到药王山观景台去拍摄晨曦中的布达拉宫,因为那是5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必须要打卡;然后在布达拉宫广场穿着藏袍拍照,我家孙先生戴着有四个帽檐的藏式金花帽,人高马大的还真有点像个康巴汉子。拍完照之后我们就迅速加入了布达拉宫前长长的队伍……据说布宫每天是限制参观人数的,来晚了有可能进不去,那就只好等第二天了。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坐落在拉萨的玛布日山上,是离天空最近的宫殿,它历史悠久,宝藏瑰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宫殿之一。

想走进去看看可不容易,高一百一十五米,13层,全凭一步一步往上爬!

看我们一边爬台阶一边逐渐气喘如牛且开始手脚并用,导游开讲了:“知道这个墙壁为什么是白色的吗?是用牛奶刷上去的,你们可以闻一闻,也可以舔一下。”

还真是有一股淡淡的甜香,怪不得。

可这得用多少牛奶啊……

“……每年都要刷。”导游再接再厉。

所以,和干刷墙那个活儿比,我们现在不累了。导游,你很会寓教于“乐”嘛!

要说年轻代表不了一切,体能才是王道。我家孙先生的体能明显是中年大叔级别里面超级棒的,这时他如救援队一般拖我前行,我也使尽了吃奶的力气配合他。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终于,我如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一般呼哧呼哧开了上去。

出于对神佛的敬仰,拉萨地区有一个规矩: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建筑的高度绝对不能超过它。所以我和孙先生下山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并肩临风而立,在那里俯瞰拉萨市貌,看所有的建筑物都匍匐在布达拉宫的脚下顶礼膜拜……这种感受让我身心非常愉悦。

快到山下了,我的左侧冲下来三个男人,大约30多岁的年纪,一个男的背着一个男的,另一个跟在旁边跑,如同骆驼在飞奔;骑骆驼的那个,兴高采烈大声吆喝,手中只差一枚小皮鞭,开心得活像个孩子;旁边一个则嘻嘻哈哈笑着,一路跟着小跑。

许是他们太高兴了,老天爷和他们开起了玩笑,只听“嗤”的一声……完!背上的那个男人,裤子直接从后面裂开了一条口子,惊得他慌忙跳到地上,两手捂住后臀尖,脸都红了,那两个笑倒一旁,我和孙先生也忍不住哈哈大笑……都多大的人了啊,怎么就那么淘呢!

要说这几年,我们也算是经常出门旅游的了,可是仔细回忆起来,几乎所有的带团导游,无论当地气候如何变幻,没有一个会主动预告一下第二天的气候或者是温度,而他们的这个通病,经常会搞得我狼狈不堪。

这天一早,我同头天一样穿了件呢子外套,厚衣服都放在了行李箱里。谁知刚一下大巴车,发觉气温已经接近零度!

导游偏偏让我们坐在只有一层简易顶棚四面通透的电瓶车上,在寒风中参观什么药用植物。车还没开完一圈儿我就冻坏了,等到了展览大厅,我一边用纸巾擦着鼻涕一边接过推销人员递过来的半纸杯黄澄澄的热饮直灌下去,却还是忍不住一个劲儿如同见了鬼一般地遍体筛糠。孙先生倒是火力壮,没事人一个,这里瞧瞧,那里逛逛,结果被推销员碎碎念地追着说我们刚刚喝的藏红花是有多么多么好……从来不问柴米油盐的孙先生还真就听进去了。

他在摆有藏红花的柜台前貌似仔细地端详了一通儿,然后认真地对我说:

“你看,这藏红花挺好,还不到300块钱。那人说了,对女人很有好处的,咱们买几斤吧,你回去可以多喝点。”

我气得差点叫起来:“什么?300块!那是1克的价钱好么?买1斤就要十几万了!还……买几斤?!你看清楚好不好?”

马大哈的孙先生这才搞明白,这价格居然就能差了500倍!看来以后采买的事情还是得交给太太来管。

俗话说:“锅底一块肉”。这天晚上,是我和孙先生离藏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第一个惊喜是在充满了藏族装修风格的剧场里,几个旅行团的全体四十几个人观看比观众人数还要多的演员演出原生态的藏族歌舞。

第二个惊喜是边看、边吃藏餐。

整个演出过程中不时地有小伙子和姑娘端着盘子来到我们的桌子前,青稞酒、酥油茶、奶茶、糌粑、牦牛肉、藏香猪肉、牦牛酸奶……随便挑,随便吃!孙先生的嘴巴很快就塞满了……从前的土司、头人、奴隶主,也不过如此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终是要回北京的。

从拉萨贡嘎机场乘了西藏航空公司的飞机,起飞没多久就遇到了强气流颠簸,机舱内的人一阵慌乱,过了好久才平稳下来。我的心却不再平静,西藏再好,我们只是过客,但是匆匆一过,心里就再也放不下它。

直到现在,我常常会看一看西藏电视台的节目。都说“进藏须趁早”,免得岁数大了,身体不容易承受旅途劳累和高原缺氧导致的伤害。所以我很庆幸做了一个说走就走的决定。我虽然不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也没有历尽千辛万苦,却受到了佛祖的保佑,收获多多。

转眼间一别五年了,以前也曾去过很多地方,但西藏如情人般一直是我的心心念念,纸短情长描绘不出,只是好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