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分布式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市政府决定以汉中图书馆(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为支撑,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区建设若干城市书房,构建全市分布式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汉中市图书馆详情(汉中将新建多个图书馆)(1)

《方案》指出,总体目标为:按照“一馆破困、二路并进、四区支撑、九县辐射”的分布式图书馆建设思路,依托市政府与陕西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汉中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展全民阅读服务,充分发挥市级总馆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指导汉中图书馆按照中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汉中市本级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各方面支持早日开工建设市级图书馆;因地制宜地在中心城区的汉台区、南郑区、滨江新区、兴汉新区人员密集场所,创新实施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方式,建设一批全天服务不打烊的下沉式、社区型图书馆(城市书房);组织引导9个县级图书馆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服务向城镇社区下沉延伸,形成全市便利化多辐射的“城市书网”,打造居民身边丰富、多元的阅读空间,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领汉中文化新风尚。

汉中市图书馆详情(汉中将新建多个图书馆)(2)

《方案》在任务分工中称,2019年任务:滨江新区、兴汉新区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滨江新区和兴汉新区各自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汉台区、南郑区(大河坎)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汉台区和南郑区各自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台区图书馆和南郑区图书馆具体负责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广场建设1个24小时自助书柜;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动组织社会力量建设3个社区图书馆。

2020年任务为: 深入推进“一二四”分布式图书馆建设思路,继续做好汉中图书馆(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发挥好作为市级总馆的作用;继续推进汉中市本级图书馆项目前期工作;组织指导汉台区图书馆、南郑区图书馆和其他9个县图书馆加强总分馆体系建设,县区图书馆加强与汉中图书馆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分布式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健全城市书网格局。

1.滨江新区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滨江新区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2.兴汉新区在东翼安置区、西翼安置区建设2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兴汉新区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3.汉台区负责其辖区内汉中火车站、万邦时代广场以及300户以上新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体系;建成4个以上分馆。

4.南郑区在大河坎片区人员密集场所建设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体系;建成2个以上分馆。

5.城固、洋县等9个县在城区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

6.拓展图书阅读服务供给渠道,支持引导新华书店、天汉书社等较有实力的实体书店,在书店内开辟一定区域建立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给予专项补助。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经费的申报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市财政每年给予专项购买服务经费预算。

7.积极引导、吸纳有资源、有热情的社会力量加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行列,开办社区图书馆。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导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图书馆,并根据其所处地域纳入所在区级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规范服务管理,交流共享资源。

《方案》在布局选址中称:城市书房选址遵循“普惠、均等、便民”原则,按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数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书房选址与现有公共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民营书店资源形成错位布局,重点区域要重点设置。

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建筑面积为80—200㎡,阅览座席为20—50个;配置安防设施;图书1000—3000册;配置自助图书借阅机、自助办证机及电子书阅读机等图书借阅相关设备;具备通水、通电等基础条件;外观和室内设计应与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相协调,与汉中市打造“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的文化定位相呼应,体现文化设施的氛围特点;图书阅读、便民服务等内部功能区域布局明确。

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属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需政府投入必要的建设及运营资金。合作共建的汉中图书馆每年50万元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局列入预算;市区新华书店、天汉书社增设城市书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费用由市财政局列支解决,初期费用各约10万元,每年运维费用各5万元;社会力量建设的城市书房按照每年每个5万元的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列入预算;市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广场24小时自助书柜的配置运行维护相关费用由市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解决;9县2区建设实体社区图书馆相关费用及运行维护费用由其分别承担。

来源掌说汉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12日,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分布式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市政府决定以汉中图书馆(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为支撑,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区建设若干城市书房,构建全市分布式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汉中市图书馆详情(汉中将新建多个图书馆)(3)

《方案》指出,总体目标为:按照“一馆破困、二路并进、四区支撑、九县辐射”的分布式图书馆建设思路,依托市政府与陕西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汉中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展全民阅读服务,充分发挥市级总馆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指导汉中图书馆按照中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汉中市本级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各方面支持早日开工建设市级图书馆;因地制宜地在中心城区的汉台区、南郑区、滨江新区、兴汉新区人员密集场所,创新实施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方式,建设一批全天服务不打烊的下沉式、社区型图书馆(城市书房);组织引导9个县级图书馆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服务向城镇社区下沉延伸,形成全市便利化多辐射的“城市书网”,打造居民身边丰富、多元的阅读空间,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领汉中文化新风尚。

汉中市图书馆详情(汉中将新建多个图书馆)(4)

《方案》在任务分工中称,2019年任务:滨江新区、兴汉新区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滨江新区和兴汉新区各自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汉台区、南郑区(大河坎)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汉台区和南郑区各自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台区图书馆和南郑区图书馆具体负责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广场建设1个24小时自助书柜;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动组织社会力量建设3个社区图书馆。

2020年任务为: 深入推进“一二四”分布式图书馆建设思路,继续做好汉中图书馆(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发挥好作为市级总馆的作用;继续推进汉中市本级图书馆项目前期工作;组织指导汉台区图书馆、南郑区图书馆和其他9个县图书馆加强总分馆体系建设,县区图书馆加强与汉中图书馆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分布式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健全城市书网格局。

1.滨江新区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滨江新区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2.兴汉新区在东翼安置区、西翼安置区建设2个社区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的房舍选址及相关硬件设施建设费用由兴汉新区负责,图书的配置及运营管理由汉中图书馆具体负责,定期从馆藏资源中配送轮换图书。

3.汉台区负责其辖区内汉中火车站、万邦时代广场以及300户以上新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体系;建成4个以上分馆。

4.南郑区在大河坎片区人员密集场所建设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并纳入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体系;建成2个以上分馆。

5.城固、洋县等9个县在城区各建设1个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

6.拓展图书阅读服务供给渠道,支持引导新华书店、天汉书社等较有实力的实体书店,在书店内开辟一定区域建立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给予专项补助。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经费的申报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市财政每年给予专项购买服务经费预算。

7.积极引导、吸纳有资源、有热情的社会力量加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行列,开办社区图书馆。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导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图书馆,并根据其所处地域纳入所在区级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规范服务管理,交流共享资源。

《方案》在布局选址中称:城市书房选址遵循“普惠、均等、便民”原则,按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数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书房选址与现有公共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民营书店资源形成错位布局,重点区域要重点设置。

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建筑面积为80—200㎡,阅览座席为20—50个;配置安防设施;图书1000—3000册;配置自助图书借阅机、自助办证机及电子书阅读机等图书借阅相关设备;具备通水、通电等基础条件;外观和室内设计应与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相协调,与汉中市打造“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的文化定位相呼应,体现文化设施的氛围特点;图书阅读、便民服务等内部功能区域布局明确。

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属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需政府投入必要的建设及运营资金。合作共建的汉中图书馆每年50万元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局列入预算;市区新华书店、天汉书社增设城市书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费用由市财政局列支解决,初期费用各约10万元,每年运维费用各5万元;社会力量建设的城市书房按照每年每个5万元的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列入预算;市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广场24小时自助书柜的配置运行维护相关费用由市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解决;9县2区建设实体社区图书馆相关费用及运行维护费用由其分别承担。

来源掌说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