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启迪老百姓思想的文化工具。在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时代,贫民子弟根本没机会读书。

所以他们通过俗语的教诲,让后人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俗语虽然很通俗,但是每一句俗语,却都是一个人生哲理。

这种来源于老百姓生活文化基因的俗语,实际上又以更加经典的魅力,去回馈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大家平时如果能够多了解所以内涵,相信也会对个人生活有所帮助。

俗语“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讲的是一匹马之所以没有走路的力气,主要是因为它的身体过于瘦弱。

而一个人之所以不风流,关键就在于太过于贫困,贫困就容易贪财。这两句俗语不仅道出了现实的残酷,同时也道出了人生的凄苦。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1)

第一、马行无力皆因瘦

从这句俗语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看出来,马之所以比较瘦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这匹马天生就体弱多病,无论吃多少草料也没有办法变强壮;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长期吃不饱,或者说总也吃不到上好的草料,所以才会导致这匹马比较瘦弱。

如果平时吃不饱,就很难保障身体健康,进而也就没有力气去行走或奔跑。就算是一匹千里马,平时总是食不果腹,也难以达到日行千里的速度。

所有的马匹都希望可以健步如飞,但无奈没有相对应的条件,就算是想跑得快也没有力气。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2)

这句俗语表面上说的是马,实际上却道出了人的境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风光无限,大部分人总是处于贫穷的境遇中。

这样不仅无法做到随心所欲,甚至光是活下去就会耗尽全部力气。这就要求大家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努力学习或工作,这其实就是在积攒力量、蓄势待发。

但是大家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该努力的时候没有竭尽全力,就像一匹马平时根本吃不饱一样,就算是雄心万丈也力不能及。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梦想,但是却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或者说遇到一个好的机遇,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3)

第二、人不风流只为贫

有一句话叫做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中的“风流”二字,并不是说一个人特别花心,而是指代人的意气风发。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俗语之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或错误的认知。古人所说的“风流”其实是指英姿飒爽、不世之材。

《汉书·赵充辛庆赞国忌等传》云:“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赤壁赋》中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就是周瑜有济世安邦之才。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4)

如果一个人家庭条件特别贫穷,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养家。虽然对于一个家庭来而言,这种人当然能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但是,由于整日奔波劳碌,所以很容易错过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如果平时总是为了生计而奔波,那么自然社交活动就会比较少。

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只顾着埋头赚钱,根本没有时间打理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就会与社会脱节。

在古代社会,一个人要想有比较大的发展,除了应该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之外,还需要有贵人相助才能更加兴旺。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5)

但如果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与人交往,那么接触的人也就会比较少,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没有朋友的人。

说白了也就没有人为你帮忙说话了,在这种前提下要想风流、或者说附庸风雅,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一个人过度贫穷,那么平时就根本没有闲钱去饮酒作诗,久而久之就会被埋没于乡野。

就算是自己才华横溢,但是就像兜里面的锥子一样,如果自己不露头,一生也就这样白白过去了。

一个人只有多与他人交往,或者说多参加曲水流觞集会,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广交朋友的人,也就是俗语中所表达的“风流”。

马有千里之能感悟(马行无力皆因瘦)(6)

可以说思维决定个人的高度,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人都是不断需要学习的。要想变得“风流”,首先得改变自己的思维。

贫穷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相反,越贫穷越不能忘记学习和进步,否则只会沉沦一生,永无出头之日。

结 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句俗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道理。如果大家能够将其记在心间,相信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也会有很多帮助。

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仅要自己拥有才华,同时还需要有外因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