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从协商式监督的要求和原则出发,树立“公、和、诚、实”的理念。(3月4日中国日报网)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尽管不是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但却具有警示功能和反馈功能,能起到反馈信息、警示政府及制约权力的作用。因此,只有“四字”合力,才能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民主监督的实效。

开展监督必出于公,秉持公心才能坚持真理、敢于担当。曾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把政协民主监督的着力点首先放在“公”上,才能在监督过程中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出于公心,才能敢于担当、确保维护群众的利益;出于公心,才能务实监督、确保民主监督的实效。基于此,政协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出于公心、明于大义,秉承理性的观念,积极开展监督。

开展监督必出于和,和合包容才能增进共识、凝心聚力。所谓“和”,就是以和为贵、求大同存小异。正如指出:“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可见,民主监督的目的是建设性的,只有相互多商量、多通气、多理解、多支持,方能形成长于协商、巧于协作、精于调研、善于建言的工作方法。

开展监督必出于诚,坦诚相见才能有效沟通、相互理解。政协民主监督不是站对立面去找问题、挑毛病、制障碍,而是寓监督于参与、支持、服务之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重视民生,体察民意,解决民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尽职尽责。因此,要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鼓励敢讲话、讲真话,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逆耳之言和尖锐批评,真正做到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

开展监督必出于实,实事求是才能找准症结、破解问题。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作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因此,只有在“实”字上着力用功,民主监督才可能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才可能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下结论,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情况,公平、客观地分析,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作出结论。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源于群众监督而又高于群众监督。只有树立“公、和、诚、实”的理念,方能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发挥最大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金羊网文/安子州)

一个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对吗(用公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