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世间万物都讲究循序有度,冲泡白茶也一样。

通常冲泡茶叶时,本身讲究品茶的人,会从茶具开始就仔细挑选,再到后续的水质,煮水,都极为讲究。

这一系列的过程,虽看似漫长繁琐,但所得白茶香味四溢,汤色清澈亮丽,口感纯真自然。

而,有些人对喝茶倒是不甚讲究,嘴中无味时,就直接抓上一捧茶,放在白瓷盖碗中,闷一会,倒出,一喝一杯,一泡就是一天。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2)

这般喝法,于白茶来说,会大大降低口感和香味,导致香味弥散,汤色浑浊,口感苦涩,毫无甘甜滋味。

白茶,以清雅纯真示人,与那待在谷底十六年的小龙女至真至纯,心如水晶的气质十分符合。

若是,以正确的冲泡方式待之,它必然也会如小龙女待杨过一般奉献出毕生的滋味香气,博君一笑。

若是,以那等粗俗的冲泡方式待之,白茶便会香销魂断,风韵全无,与受了冰魄毒针经脉浸入剧毒的小龙女一般,品之,毫无自然鲜甜之味,观之,也没了那股活力之气。

因此,在冲泡白茶时,各位茶友还需要注意以下冲泡时的细节,才能品到白茶清纯若仙般的滋味。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3)

《2》

一、茶具的挑选

冲泡白茶时,最佳的冲泡茶具莫过于110毫升的白瓷盖碗。

如今市面上的盖碗大致分为:白瓷盖碗、汝瓷盖碗、玻璃盖碗、钧瓷盖碗等,

其中白瓷盖碗颜色纯洁干净,极为便捷直接的就可观察其中的汤色,平日里在家中用来泡茶观色,是为极好。

白瓷盖碗,其上必然附着着一层釉,当制作出来时,会有半透明的特征,轻轻敲打有清脆悦耳的声音出现,像是微风吹动的风铃声。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使用白瓷盖碗泡茶,其特有的材质搭配上白色的釉料,保证了盖香凝聚在盖碗体内,根本不必担心盖碗将白茶那高昂的香味吸收。

而且,每一冲下来,都会有茶香萦绕在盖子上,十分容易挂香,揭开盖子,还可清晰的看到碗内汤色的变化和叶底的舒展程度。

一泡一泡的冲下来,可享受白茶带来的不同的香味和口感,而且极为正宗,纯真。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4)

二、用水的挑选

在陆羽《茶经》中写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可见,山泉水,其中矿物质多,水质清冽甘甜,是泡白茶之上选。

若是有条件,有时间的茶友,闲来无事,可去往茶山,自己挑桶去泉边打水,用泉水冲泡白茶,可一品其中清甜甘和滋味。

倘若,没有获取山泉水的条件,用质量有保障的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皆可,切不可用自来水。

自来水中含有氯化物等物质,会影响白茶的口感和香味,使茶汤涩味加重,香味不纯。

还有些茶友,颇具风花雪月之心,想如古人一般收集雨水,腊雪来泡茶,一享诗情画意之美。

但,现今环境不如古代,这雪水、雨水中含有太多说不清的杂质,实非泡茶良选。

总之,泡白茶最好选用山泉水,有质量保证的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等次之。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5)

三、投茶适量

110毫升的白瓷盖碗搭配5克白茶足矣。

上文中提到,茶具当选110毫升的白瓷盖碗,再加上5克白茶,这是冲泡白茶时的黄金搭配。

若是想品尝到最为纯真的白茶风味,这5克投茶量务必要精准,切记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

这里就要求各位买上一把小电子秤,将克数精确到0.1克为佳。

在称重时,一定不要忘了去皮清零,只称白茶干茶的克数即可。

有些茶友,在冲泡白毫银针这般看似较小的茶叶时,担心口味过淡,常会多放一些。

殊不知,只要是品质好的白茶,不论是何品种,其中的口感香味都不会寡淡无味,而且极为耐泡。

因此,各位茶友泡茶时11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控制在5克,便好。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6)

四、沸水冲泡

冲泡白茶时,无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需用100℃的沸水冲泡。(不考虑压强问题)

常有茶友说白毫银针、白牡丹看着极为娇嫩,贸然用沸水冲泡,会烫坏其中内质。

纯属无稽之谈!

白毫银针虽看着娇柔小巧,但其中有七层芽壳,一层套着一层,如俄罗斯套娃一般,而且,每一层上都密披白毫,其中蕴含的内质是白茶种类中最为丰富的。

若是不用沸水冲泡,那丰富的营养物质岂不封存在其中,无法冲泡那层屏障,汤感就会显得单薄。

白牡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氨酸以及芳香胫等物质,只有在沸水的激发下才能不停的释放出其中的花香,口感才会莹润。

寿眉,梗大叶粗,经历的采摘时间较长,含有丰富的果胶物质,尤其是秋寿眉,叶片上还会附着一层蜡质层,如天然屏障一般,若是不用沸水冲泡,何以尝得那稠滑的汤感,甜蜜的香味。

由此可见,冲泡白茶必须用100℃的沸水,最为妥当。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7)

五、保证快出水

出水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以内,否则会影响后续茶汤的味道,其中前五冲保证快出水,之后可根据茶汤浓度适当调整坐杯时间。

白茶,其制作工艺特殊,不炒不揉,保留了最为自然本质的物质在芽叶中,如:带来鲜爽滋味的茶氨酸,使茶汤带有苦涩滋味的咖啡碱和茶多酚,以及大量的活性酶等营养物质。

而且长于高山上的白茶,由于生长环境极为优异,有滋润的云雾,富有养分的土壤,适宜的温度,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尤其是茶氨酸的含量极高。

即便是快出水,茶汤中的香味和汤感也会极为丰富润滑,若是延缓了出水时间,茶叶与沸水长时间接触其中的咖啡碱与茶多酚就会过多的释放,影响后续的汤感和滋味。

因此,在出汤时一定要快速,否则其中的苦涩滋味就会慢慢溢出,本就清新鲜爽的白茶就会变的苦涩,无甚茶味可言。

后续若是茶汤的滋味稍微淡了些可根据茶汤的浓度,以及自己的口感喜好稍微延缓坐杯时间。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8)

六、冲泡手势要正确

用三根手指那捏盖碗,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手法。

将拇指和中指分别按在两边碗沿上,食指按在盖钮上,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于盖碗接触。

这种手势能够平稳地将盖碗拿起放下,免得烫手。

待到大部分汤水都倒出之后,手腕处轻轻翻转过来,将剩余的茶汤尽数倒出,不留汤水在碗底。

这样的手势,一来保证的安全性不会烫手,二来,也可将茶汤彻底的出尽,保证茶汤的风味。

但,在冲泡时,一些新手常常会将食指扣在盖碗的盖钮上,殊不知,这个凹陷处是碗盖最薄的地方,同时也是大量热气聚集的地方,很容易烫伤手指。

所以,关于冲泡的手势,各位茶友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加练习才好。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9)

七、控制碗沿开口的大小

严格控制碗盖与碗口的距离,不宜太大也不宜过小。

白茶中,银针牡丹芽叶看着颇为娇嫩小巧,在出汤时若是碗口过大还会降其中的芽叶过多倒出在公道杯中,还需及时将其取出,若不然,倒出的叶片会长时间在汤水中浸泡,极易造成汤味的苦涩,口感的润滑度降低。

春秋寿眉,梗大叶出,若是将碗口开的过小,茶汤溢出时间就会过长,其中的茶叶长时间与沸水接触造成茶汤滋味苦涩。

而且,碗口大小的程度与出汤时间关系极为密切,若是想保住快出汤又不会倾倒出芽叶在杯中,一定要控制好碗盖与碗口之间的距离。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10)

八、留根法是否可取

冲泡白茶时,除非用玻璃杯泡茶,否则不要使用留根法。

用白瓷盖碗冲泡时,最好将其中的茶汤全部倒尽,不要有残留在其中。

白瓷盖碗中,最后几滴茶汤可谓是每一泡的精华,若是不尽数倒出,前一泡的浓度不够,喝起来不尽兴,后一泡又会过于浓郁,少了一些鲜爽之感。

而玻璃杯的容量较大,茶友吗在喝茶时一定不会一口喝完,定会留一些在其中,在茶汤残留在杯中时,其中的物质在不断的释放出来,茶汤的滋味聚会更加浓郁,这时若是直接喝,口感极为不适,涩感会增加。

在这残留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沸水,继续冲泡,茶汤的滋味反而柔和了许多,沸水与浓郁的茶汤中和之后的口感,滋味更加舒适,不至于使茶汤过于苦涩,也能更快的平常其圆润的口感。

若是煮茶,就另当别论了,若是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关于煮茶时是否留根,各位可移步至小陈茶事翻阅相关文章。

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分清楚六大茶(分享茶友们泡茶时)(11)

《3》

泡一款好茶,不是只有投茶,出水这些简单的手法问题,还需注意一些泡茶的细节方式。

上文中所提到的八个问题都是茶友们在品茶时,日常会忽略的细节。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倘若没有解决,泡出的茶汤或多或少都与其本真滋味不同。

白茶,有白毫银针之清雅淡泊之感,有白牡丹倾国倾城之香,有寿眉稠和润滑之韵,若是因为冲泡时稍显随性而坏了一杯好茶的滋味,岂不遗憾?

每个人泡出来的茶香茶味都是属于自己的,若想给自己一个极美的感受,还需各位注意冲泡时的细节。

众生三千,以茶为媒。

解读一款白茶,还需得体的冲泡手法,才好。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