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十年前,女博士于娟因癌去世,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于娟的母亲舒平走进荒山,开始了植树造林的生活。

“我称她为“母亲林”,对我来说也算是个念想吧!”于娟的母亲说。

30岁女博士患癌后续(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1)

于娟是复旦大学讲师,女博士,她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但天妒于娟在2010年患上了晚期乳腺癌,抗癌一年就离世,在与癌症斗争史,她写下多篇日记,反思自己的生活,剖析自己的内心,让无数网友为之落泪。

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多次化疗后离世

在给孩子断奶后不久,于娟身体便频繁出现疼痛感,去医院检查时结果显示血液问题或者是癌症的可能,最后进行了多项检查,一开始医生怀疑是多发性骨髓瘤,但这一结果被瑞金医院的专家否认了,不过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周折,于娟被瑞安肿瘤诊所收治。

经过一番治疗,她的状态有所好转,可是就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后,于娟的丈夫赵斌元的笑脸就挂不住了,因为于娟的诊断结果居然是乳腺癌,并且居然是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了骨转移。

他后悔万分,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自己的妻子身患重病,更加为以后的治疗、妻子的痛苦着急。

30岁女博士患癌后续(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2)

不想放弃生命的于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化疗的治疗方案,还能维持一年半的生命。癌症化疗的治疗过程相当痛苦,副作用还极大,但为了亲人朋友,于娟坚持了下来。

从确诊到接受治疗,于娟很快就被病痛折磨不成人形,她开始掉头发,皮肤失去血色,身体也迅速消瘦下去,之前那个开朗活泼的才女,变成了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憔悴女子。

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治疗,于娟依然没有阻止自己生命的枯竭,2011年4月19日凌晨,她永远了离开了人世……

30岁女博士患癌后续(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3)

于娟的一个反思,令人警醒

于娟基本没在12点前睡过觉。

于娟是个“夜猫子”,10多年来,她几乎都是凌晨才睡觉,有时甚至熬夜通宵。后来,她才知道,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她看书得知,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子时、凌晨1点至凌晨3点丑时,分别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候。这段时间不睡觉,肝脏和很多器官就得不到休息,导致受损的细胞难以修复,加剧恶化。

由此可见,在她的日记中,长期熬夜就是她的一个反思,她说这就相当于慢性自杀。

30岁女博士患癌后续(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4)

长期熬夜,真的容易得癌吗?

“假的吧!我天天熬夜晚睡,身体依旧很好”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可能听到这种说法会不相信,毕竟不仅是自己,身边也有很多熬夜的人,现在人手一部手机,熬夜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但许多人或许不知,WHO已经把熬夜归入了2A类致癌因素中,也就是说它可能对人致癌。

长期熬夜,不一定会得癌,但患癌的风险一定会增加,科学家曾做实验发现,熬夜会扰乱生物戒律,生物钟被打乱之后,会推动体内肿瘤的生长,所以世卫组织已经将熬夜列为2A级致癌物。

30岁女博士患癌后续(32岁复旦女博士患癌)(5)

多数熬夜的人都深有感受,第二天会精神紊乱,常常头疼,而这个时候就给了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长期熬夜抵抗力会下降,容易诱发疾病。

而免疫力下降有可能会导致肿瘤发生的早期,人体不能及时将刚开始出现恶变的肿瘤细胞杀死,从而引起肿瘤的持续性发展。

比如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总要倒班熬夜,生物节律紊乱,容易患乳腺癌、宫颈癌等,长期熬夜容易导致体内生物节律紊乱,加上长期熬夜,容易导致暴饮暴食,饮食不均衡,特别容易吸烟、饮酒。

因此,长期熬夜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于娟的事迹也给了人们一个警醒,所以大家平时还是需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尽量少熬夜甚至不熬夜。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