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有什么可怕的事情(黑色星期五成噩梦)(1)

每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本是西方消费者传统的狂欢日。然而,随着防疫不力、难民危机、治安混乱、种族矛盾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治理,持续累积发酵的矛盾正在让今年的“黑五”成为西方社会的噩梦。

在德国、法国、罗马尼亚等国家,新冠疫情第四波传播尚未平息,第五波大潮又呼啸而至。短短7天,欧洲新增确诊病例25万,新增死亡近3万,再次成为疫情“震中”。在美国,新冠死亡人数累计已达77万,其中今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去年全年。与此同时,发达的旧金山湾区大量店铺正遭遇肆无忌惮的抢劫,提前开启了“疯抢”“零元购”。在白俄罗斯、波兰,边境线上还有大批难民在忍受着寒冬,等待着踏上一条凶吉未卜的路。一个个灾难、一场场危机、一条条生命……人道主义悲剧已成为西方当下的生活日常,令人不得不对其固有的治理模式进行反思。

社会硝烟四起,但西方政客却无动于衷,心里盘算的还是自己那点利益。就拿防疫来说,为替现政府卸责,英国前“疫苗大臣”公然声称,本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疫苗来战胜新冠疫情”的国家;为了在大选中争取选票,法国总统不愿意下令“封城”,生怕拖累经济于己竞选不利;为了实现形式上的正确,德国看守内阁与新政府明知新冠噩梦“比我们所见过的任何情况都糟糕”,但都没有魄力采取全国性的强有力措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群体免疫”已经宣告失败的瑞典,各方政治力量还在扯皮明年预算,导致首相上任几个小时就辞职下台……政客们在选举政治、政党政治、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做派,深刻暴露了西方制度全局性、系统性的深层危机。

有问题不可怕,但在西方当前的治理模式下,这种制度性危机几乎没有解决的可能。在长期的“西方中心主义”洗脑下,民主、自由等“善”,被狭隘地视为西方社会独有;而愚昧、暴力等“恶”,则一定非西方社会才有。这种可笑的认识论之下,发生同样的问题,在西方社会是偶然,在非西方社会就是必然;发生同样的灾祸,在西方社会是有恶人作乱,在非西方社会就一定是“国家出了问题”。因此面对摆在眼前的矛盾,西方还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疏忽错误,而坚决不承认是制度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身处“发达社会”久矣,很多民众也不愿正视“西方之乱”。二战后确立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让西方收获了大量“秩序税”。虽然近年来西方的制度神话在走向破灭,但其获取收益的绝对值依然在增加。在这样的惯性下,拿出放大镜四处寻找“敌人”“异端”和“替罪羊”颇有市场,甚至很多人还会丧事喜办,把枪支泛滥、国会被占视为值得骄傲的“必要之恶”“民主弹性”,在固步自封、骄傲自满中越陷越深。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西方现在所爆发出的制度危机和认知危机,并不会因其到处寻找“风车巨人”背锅而消失。相反在“有色眼镜”“双重标准”之下,恐怕还会有更多无解的问题冒出来。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鲍南

编辑 张砥

流程编辑 严圣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