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

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赵括,“纸上谈兵”的主角,长平之战葬送了赵国的主力军队,不仅让赵国从此失去了与秦一争天下的机会,也给了秦国东出的可趁之机。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对赵括的评价大多都是“不堪大用”。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1)

可赵括真的只是个庸才?在笔者看来并不尽然,或许赵括确实不是比肩“白起、王翦”那样的战神,但是他绝对也不是个庸才。长平之战中,赵军在没有粮草支撑的情况下,能够坚持46天之久,这就足以说明,赵括有统兵之能。

赵括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是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被平原君推荐为将,曾经在阏与之战中战胜十万秦军。当时秦国包围阏与城,赵王询问大将廉颇和乐乘能否救援。廉颇和乐乘都认为阏与城和邯郸相隔太远,道路又崎岖难行,无法救援。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2)

唯独赵奢认为,两军相逢在狭路上,勇者为胜,因此可以救援。就这样赵奢带领军队营救阏与城,并且抢占高地,居高临下猛攻秦军。同时阏与城的守将也出城配合,两方夹击之下,秦军溃散,死伤过半。从此赵奢一战成名,被封为马服君。

赵括作为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学习父亲的兵法,并且能够熟读兵书,经常在和父亲谈起布阵用兵之道时,高谈阔论,认为全天下没人能够比得上他。事实上比起纸上谈兵,赵奢都不能够驳倒赵括,可赵奢一直不认为赵括有军事才能,在赵括母亲问及此事时,赵奢说: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兵法,是以命相搏的事,赵括把它说的太轻松了,如果赵括不当将军还好,一旦他成为赵国大将,那么摧毁掉赵国军队的,必定是赵括。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3)

正是因为听了赵奢的话,赵括的母亲才会在后来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时,万般阻拦。可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他固执的认为秦军就是害怕赵括。与此同时,廉颇一直龟缩不出的战略也得不到赵孝成王的认可,于是他坚持让赵括替换廉颇。

事实上赵括根本就不是庸才,反而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及武安君白起,因此在赵王询问他有没有信心时,他说只要不是白起当将军,他就能够战胜秦军。足见其对自身实力有着充分了解,而当时的秦军主将并非白起而是王龁。只不过白起偷偷换将,接管了长平之战的指挥权。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4)

在白起用计断了赵括的粮道后,40万赵军缺乏粮草,却依旧能够坚持46天。这其中必定有赵括一份功劳,如果是一个没有任何军事才能,没有统兵能力的将领,只要绝粮几天,军队就会哗变。而赵括却能够坚持46天,足见其统帅能力并不差。

那为什么最后长平之战赵括还是战败了?其实长平之战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胜负,赵括实际上也是接了一个烂摊子。从最开始,长平之战的操盘者就不是赵括和白起,而是背后的秦昭襄王与赵孝成王。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5)

秦昭襄王想要东出,就势必打破赵魏韩的包围,三国中赵国最强,因此昭襄王的目的就是消耗赵军的主力。在开战之前,赵豹分析了秦国的实力,彼时秦国采用军功制,推行牛耕,发展水上运输,无论是士兵作战的积极性,还是后勤输送都堪称完美。

再看赵国,出动40万大军的代价,是从百姓口中抢夺一部分粮食,同时输送粮食的道路也不安全。双方之所以会发生长平之战,其实完全是赵孝成王和廉颇的责任。赵孝成王想要以小博大,战胜强秦。而廉颇却把战争打成了消耗战,堵上赵国主力和秦国消耗时间。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6)

这让秦国看到了全歼赵国主力的机会,因此秦国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打赢长平之战。所以长平之战并不是赵括和白起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赵括输的地方,也不是用兵智慧,而是输在了庙堂之上,输在了赵孝成王的求胜心和廉颇的赌国运。

赵括能赢过长平之战吗(的赵括真的是庸才)(7)

因此就统兵而言,赵括其实并不是庸才,但是也不算是出色的将领。毕竟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是一个出色将领的基本素质,显然赵括却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