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写《琵琶行》的时候,白居易44岁。此时他已名满天下,而这首诗一问世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按唐宣宗李忱的诗来说,就是已经达到了“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程度。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内容(琵琶行走红5年后)(1)

全诗包括序言一共写了754个字,是一篇十分惊艳的长篇乐府诗。诗中的千古名句更是不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句都朗朗上口,不得不说诗魔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此诗走红5年后,49岁的白居易又在夜间听到一位女子弹筝,于是便又写了篇缩写版,诗名《夜筝》。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短短28个字却玄妙悠长,也成了一篇水平很高的名作。让我们来品一品: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内容(琵琶行走红5年后)(2)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当年的《琵琶行》最妙的地方就是对乐曲美轮美奂的描绘,白居易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妙语,化无形的乐声为有形,写得是灵动自然,一气呵成。而这首《夜筝》受篇幅限制则显然不能这样,所以诗人便更在意意境的烘托。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内容(琵琶行走红5年后)(3)

诗的首句“紫袖”已经说明这是一位女子在弹筝,而“明月”中也点明了时间,这一句仅7个字,共写了袖、弦、月三种事物,诗魔对文字的把控力确实是极强的。第二句则写女子弹琴时的样子,她自顾自地弹曲,边弹边伤感。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女子的样貌和具体神情,只用了“低容”二字来概括,这在绘画中叫做留白。

一般来说,在诗中留白一定要在前后做好铺垫,不然内容就会是空洞的。显然白居易是深谙其道的,因为在这两句14个字中已经出现了3个景物和一个女子,如果再加上女子的样貌及饰物的描写,会破坏诗的画面,令整首诗失去美感。所以诗魔这两句看似平淡,却是极为巧妙的大手笔。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内容(琵琶行走红5年后)(4)

后两句是诗眼部分。女子的筝声突然停止了,停在了全曲最深情之处,显然是因为太过伤感无法再继续。对于听曲的诗人来说,突然的弦凝自然是令他一惊,但他是听懂了女子的感情的,于是此时也就成了《琵琶行》中所谓的“无声胜有声”。最后的落笔,诗人抒发感慨,虽然一切归于平静,但女子心中却有千万重的深情。女子到底为何伤感?诗人再一次点到为止,这又是一次高明的留白,令人回味无穷。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内容(琵琶行走红5年后)(5)

纵观这首诗,虽然与《琵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七言绝句中却属精品了。从结构上来看,通篇叙事,但却句句含情,灵动而又自然。从意境上来看,意境优美,却又句句不说破,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这首诗大家觉得美吗?欢迎讨论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