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沙家浜》唱词

样板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8部样板戏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每个人都看过非常多遍。

虽然样板戏诞生于特殊时期,但是,不论从内容还是从质量上来看,样板戏都是上上乘之选。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丝毫不逊色,情节,台词都非常的出色,比起抗日神剧更是有天壤之别。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京剧几乎无法超越这8部样板戏。从戏曲成就上来看,这8部样板戏依然站在时代的巅峰。为什么样板期至今都没能被超越呢?其实,样板戏之所以没有被超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接地气的样板戏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要向样板戏看齐。样板戏虽然采用的是京剧的形式,但是其表现内容却有了质的改变。在最初的时候,京剧表现的是一些王侯将相的故事,非常不接地气,只能给那些达官贵人们观看。

新中国成立之后,观众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京剧不再是某些达官贵人的专属,平民老百姓也有观看京剧的权利,甚至于京剧剧团还会免费给老百姓表演,只为了实现人人的平等。

既然观看的对象有了改变,京剧的内容自然也应当进行大幅的改变。样板戏所采取的故事都是现实当中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也就使得样板戏非常的接地气,人民老百姓在观看起来完全没有疏远感。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2)

工人农民士兵是样板戏的主角,人们在平常生活当中会大量地接触到这些人,甚至有些观众本身就是工人农民和士兵当中的一员,在看起样板戏来时,大家丝毫感觉不到有任何的差距,可以将自己完完全全的带入到戏曲当中,这也就使得样板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

样板戏不光故事内容非常的真实,而且台词也是非常的接地气。几乎就是大家在平常当中会说的那些话,只不过是用一些非常文艺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在观看样板戏的时候,人们并不会有任何文化方面的隔阂。古典京剧曲目在观看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基础,相信很多人在看经典京剧曲目时都会有一些疑惑,如果不看字幕的话,几乎很难听得清台上的演员到底在唱什么。

可样板戏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欣赏整台演出,并不用担心任何的理解问题。也不会出现听不懂台词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样板戏做得非常的好。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3)

二、传递正能量的样板性

传统京剧在内容上不接地气,在传递出来的精神方面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传统京剧曲目一般表现出来的都是儿女情长,还有就是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些都与平民老百姓有很大的距离。

尤其是一些忠君爱国的曲目,新中国成立之后讲究民主,早就已经没有了皇帝,人们对于皇帝也是深恶痛绝。样板戏当中将君主的内容全部都剔除了出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弘扬民主爱国,非常贴合老百姓们的口味。

8个样板戏当中,创作者给予底层人民非常多的关注,同时也深入挖掘底层人民老百姓的精神状态。《智取威虎山》表现出人民老百姓极高的智慧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将老百姓摆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反对派必将被打败的姿态。

《红灯记》则是将目光放在了地下工作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着危险为前线的战士送去一条条情报,一件件物资。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地下工作者们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4)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歌颂地下工作者,其实就等于歌颂千千万万的人民,因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都是人民的战争,凡是没有直接上到前线打仗的人民都可以认为自己是幕后工作者,为革命做出过一份贡献。

《红色娘子军》更是将目光聚集到了女性身上,挖掘出女性的魅力,将女性英勇奋斗,巾帼英雄的一面展现出来。这种对女性魅力的挖掘,不光在上个世纪有非常大的作用,就算是放到现在也依然振奋人心。

脸谱画是样板戏的一大弊端,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其实也是它的一大优点,样板戏当中的人物从来都是善恶分明,不会有那样多的矛盾,好就是好,坏便是坏,这种直观的感受,让老百姓们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现在电视剧当中,虽然也在考虑对人性的挖掘,但是挖掘出来的东西却非常的让人觉得奇怪,甚至有一些不理解。样板戏当中善恶分明的脸谱使得人们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一眼就可以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5)

也正因为如此,样板戏才能够明白无误,准确地传达一种正能量。好人做过的事情,那一定是好的坏人干的事情,那一定是坏的。好人非常容易识别他们做的事情,也大多是一些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事情。快乐们则是斤斤计较,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将这些事情展现在人民群众的眼中,自然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三、制作精良的样板戏

不要以为样板戏是什么粗制滥造的产物,就算是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样板戏,同样非常的出色。许多老文艺家参与到样板戏的创作当中,甚至连国家领导人都对样板戏的内容有过亲自指导,制作方面非常的精良。

《红灯记》当中有一句台词,“李玉和为革命东躲西藏”,这句台词被领导人审阅之后认为不妥,后来又改为“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表达的意义虽然相同,但后者明显比前者要更加的出色,表现出一种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伟业艰辛努力的状态,也表现出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心。

样板戏不光在台词上面非常的精美,在一些重要场合时,演出样板戏的人也是非常的优秀,都是一些老艺术家,不仅能够将剧中的人物表演的惟妙惟肖,而且能够将观众们真实的带入那样一种情境,让人们不自觉的产生一种高昂向上的精神。

样板戏历史深度揭秘(8部样板戏的成就)(6)

在某些方面上,样板戏制作其实比现代的电影还要更加的精良,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咱们现在再去看样板戏,会觉得有那样一些与时代脱轨。

如果以过去的视角来看,样板戏其实非常的优秀。不仅倾注了演员和创作者的大量心血,而且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升。这与现在的文艺作品有巨大的不同,现代的文艺作品出来之后就已经定型,几乎没有改进的可能。样板戏确实有生命的文艺作品,能够在演绎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进化。

总结

由于时代原因,样板性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越是在一个激昂的时代,人们就越是会对样板进行产生无比的怀念。现代的文学作品虽然多,各种电影电视剧也层出不穷,可具体来看的话,样板戏其实某些程度上可以与新出的电影电视剧相媲美,并不是那样的过时。

样板戏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并不是一时一地的精神,这也就使得样板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可以肯定的是,数十甚至数百年之后,人们依然会记得样板戏,但有一些号称制作精良,阵容强大的电影却会被人们遗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