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1)

文|木卫易

包贝尔监制主演,贾玲、张小斐、包文婧主演的44集喜剧《欢喜猎人》自5月29日上线,目前更新过半。

说起来这部剧的几个标签,倒是让人觉得看点不少:故事改编自《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融入科幻喜剧元素,包贝尔 贾玲再度合作……可实际情况是截至目前豆瓣仍未开分,评论区一水的一星短评和社交媒体上的冷淡,基本已经反映出了该剧的惨淡。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2)

当然,包贝尔 贾玲的组合让观众早已预感不妙。2016年,包贝尔曾自导自演与贾玲合作了一部古装喜剧片《欢喜密探》,从名字和主演来看,《欢喜猎人》都有种《欢喜密探》“兄弟姊妹篇”的感觉。

2016年的《欢喜密探》豆瓣6.2分,平心而论也并不是一部很差的喜剧,问题主要出在“借鉴”的太明显:不少网友指出《欢喜密探》的剧情是用了谍战剧《潜伏》的主要框架,再加上《鹿鼎记》里的江湖设定和喜剧气氛,许多剧情上也暗示该剧设定上是《鹿鼎记》前传,整体是个“缝合怪”。这导致了不少争议。

《欢喜猎人》直接在片头就打出了“改编自《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避开了一个雷坑。但对比而言,《欢喜猎人》可能比《欢喜密探》要烂出一个级别。《欢喜密探》除了争议外,还是一部风格较为完整、简单明确不至于放飞的正常喜剧,《欢喜猎人》则是近似“疯魔”的自嗨式喜剧,它整体给观众的感觉就像是对80、90年代港式无厘头的拙劣模仿,有形无神——题材天马行空,表演极尽夸张,逻辑几乎没有,效果尬出天际。

表演浮夸、剧情低幼的大IP魔改

《欢喜猎人》最大的卖点是改编了经典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香港亚视的这部现代奇幻剧在当时大受欢迎,1998年-2004年间一共拍了三部。尹天照饰演的况天佑、万绮雯饰演的马小玲也是许多80、90后记忆深刻的影视形象。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3)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里的僵尸近乎于西方奇幻里的吸血鬼,抗日期间,况天佑与八岁的复生被僵尸王咬伤后不老不死,两人相依为命活到现代,马小玲则是驱魔一族传人。

《欢喜猎人》继承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里的人物关系和名字,况天佑变成了况天包,马小玲直接变成了贾小玲,但或许是僵尸、现代都市神话之类的设定很难过审,《欢喜猎人》选择把设定推倒重来。《欢喜猎人》背景放在未来,人类与外星人共同生活,贾小玲是一名职业外星猎人,专门对付各种问题外星人——画风一转,《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变成了《黑衣人》。

《欢喜猎人》倒也不避讳,不但设定像,就第一集剧中外星人伪装成人类混迹在社会中,贾小玲的武器库和像滋水枪一样的未来武器,你基本都能从《黑衣人》中找到眼熟的片段,《欢喜密探》的“缝合怪”问题,在《欢喜猎人》中是变本加厉。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4)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5)

“黑衣人”的“外星人在地球”设定其实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欢喜猎人》只是借了科幻的“壳”,本质上仍旧回归到了包贝尔、贾玲的卖傻式表演上,想逗你发笑,但观众未必笑得出来。

前几集开头,都有邻居包贝尔上门借东西的剧情,在家包饺子,要借饺子馅之类的无厘头对话,配上包贝尔十级卖傻的表情和贾玲不知怎么变得做作无比的配音,观众的尴尬症都要犯了。

不仅如此,原版的驱魔师马小玲的九字真言变成了尬舞,贾小玲每次出动都要来这么一段。职业外星猎人贾小玲第一个要抓的是一个“好色外星人”,全过程如下:贾小玲闯到外星人猥亵女性现场,挑逗并勾引外星人,外星人放下到手的女生被贾小玲吸引,贾小玲开始尬舞,尬舞后掏出自己的滋水枪,一发干掉了外星人。剧中这段看完,弹幕一大批观众宣布“太尬”、“告辞”。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6)

总结来说,《欢喜猎人》的缺点是全方位的:其一,设定魔改成外星人后,没有完善剧情细节,创作方向为了喜剧而喜剧,故事变得极其儿戏化,让观众觉得自己在看儿童剧,偏偏剧中外星人造型、贾小玲尬舞之类的场面都十分辣眼睛,要说是低幼节目也说不过去;

其二,贾玲、包贝尔的角色设计过于刻意、表演也太浮夸,为了人设、夸张搞笑的目的,剧中现实里的漫画家贾玲台词语气装嫩,让人很不习惯,外星人猎人贾玲则为突出好吃女汉子人设不停扮丑,一切都太浮夸,卖蠢的方式用得太频繁;

其三,剧中的喜剧梗实在过于无聊、陈旧。外星人说东北话、搭讪美女实际上却是人妖、为了让吃人外星人吐出来,贾玲和包贝尔上演吻戏……这些梗都是过于莫名其妙的“冷笑话”式幽默,就好像“谐音梗”在脱口秀中的表现一样,《欢喜猎人》里的喜剧元素都太浅层、太快餐、太让人审美疲劳了。

拙劣模仿“无厘头”不是答案,喜剧需与时俱进

《欢喜猎人》于2017年杀青,也就是说这部剧其实是紧接着《欢喜密探》拍摄的。积压了这么几年,里面的老梗变得更尬,观众的要求更高,《欢喜猎人》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了。

欢喜密探第二部贾玲包贝尔(魔改我和僵尸有个约会)(7)

上文说,《欢喜猎人》是对80、90年代港式无厘头的拙劣模仿,其实本质上都是对周星驰喜剧的拙劣模仿。这不单是这一部剧的问题,而是过去数年来许多国产喜剧的通病。周星驰电影中最为人所知的是无厘头搞笑,但创作者忽略的是,这未必是他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周氏喜剧的特点,表层来看是夸张的表情、体态,出人意料的台词,天马行空的剧情走向,但根本上有两点是模仿者们无法重现的:其一是周星驰本人演技的丰富层次,搞笑和“装疯卖傻”之间往往一线之隔。周星驰既可以在搞笑层面做到十足,也能够在夸张表演中添加塑造人物性格的细节,他经典的影视形象往往都具有这种复杂性,只是喜剧效果太耀眼,让周星驰的天才演技被忽略。

王晶曾经说:“目前看过内地、港台演员中周星驰是实力派的第一人,他是我见过最棒的男演员,演技完美全面,悲剧正剧都能掌控。他绝对不是你们心中的搞笑派,他完全可以演艺术片,可以演悲剧,就是没有人找他演罢了。”

其二是香港电影当时的语境造就的“无厘头”时代。是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时代,让不论如何夸张、反逻辑的剧情都能够形成一种自然的影视语境。回过头去看香港无厘头喜剧片,许多桥段可能比《欢喜猎人》还要无脑卖蠢,但对彼时的电影,观众并不会觉得尬、没有笑点——这不仅仅是演员实力的问题,也是时代变化、影视作品整体气质随之变化的问题。

而《欢喜猎人》和过去几年出现的大量粗制滥造喜剧,似乎并没有体会到时代需要的喜剧模式也在不停变化。不同的是有的创作者在寻找方法,《欢喜猎人》则让观众有点失去希望:经典IP在手却改编成这副模样,真不知该笑还是该哭了。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