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这!就是灌篮》收官了,可以说是精彩与争议并存,说到争议就不得不提马布里了。在最后一场与四川队的外战中,上半场马布里选择了大面积轮换阵容,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名球员都有机会上场。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1)

对于那些边缘球员而言,马布里此举无疑是暖心的,起码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但与此同时,追梦队也因此一度落后于四川队,而孙铭徽等人对此表现得颇为不满。

变通

至于孰是孰非,从理论上来说,马布里和孙铭徽都没有错。相对而言,个人认为马布里确实有些不懂得变通,或者说并不完全清楚《这!就是灌篮》节目组到底想要什么。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2)

《这!就是灌篮》节目组选择四川队作为收官之战的对手,还请来了孙铭徽等多名外援,想赢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马布里选择大面积轮换阵容,显然与节目组的初衷是截然相反的。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3)

当然了,也不是说要像周琦那样,压根儿不让边缘球员上场。但至少要保证场上有三名主力,在此前提下进行小规模的轮换,如此一来就能够保证球队不会出现间歇性的失控。显然马布里没有get到节目组的点,也没有意识到综艺节目中的篮球比赛与职业联赛中的篮球比赛大相径庭,依然按照自己的执教理念进行着球员的轮转。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4)

实事求是,《这!就是灌篮》中某些球员注定只是来陪跑的,真正能成为职业球员的人始终是少数。给予每一位球员机会固然重要,但篮球比赛中也有主、配角之分,主角理应获得更多的“戏份”。换而言之,马布里给予每一位球员机会这件事,一旦掌握不好分寸便是过大于功。

无济于事

其实马布里的不懂得变通远不止这一点,看过节目的人应该都有注意到,马布里是三位教练中布置战术最多的。不可否认,由此的确可以看出来马布里非常认真,对球员们也是倾囊相授了。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5)

但受限制于节目的规则,导致马布里所执教的野兽护卫队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球员总是在变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马布里那些精心设计出来的战术往往都难以实现,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马布里在场边大声催促球员执行战术。这个时候球员偏偏是充耳不闻,搞得马布里一脸沮丧,可又颇为无奈。实际上不是球员不想执行的马布里的战术,而是源于球队乃临时搭伙而成,加之在一起训练的时间极其有限。如此一来,任凭马布里的战术再精妙,也是无济于事的。

可能有人会吐槽了,连战术都记不住,这也未免太笨了吧?

习惯性条件反射

在激烈的比赛中,实质上战术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看见一块石头砸了过来,下意识的反应肯定是躲开。在你做出躲开的动作之前,是没有时间进行预判的,反应完全来自于条件反射。篮球上的战术也是如此,所谓的将战术烂熟于心,说到底不过是形成了习惯而已。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6)

诚如前文所说,野兽护卫队乃至所有《这!就是灌篮》的球员皆是七拼八凑而来,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把马布里的战术形成习惯的。

变成“笨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体能。 客观而言,《这!就是灌篮》的球员体能要远远逊色于职业球员,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又不仅仅体能方面的差距。体能差跑不过人家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还有更为致命的,那就是会变成“笨蛋”。因为人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大脑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以至于视觉、听觉对外界的感知也会变得迟钝。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7)

这就是为什么马布里在场边喊得声嘶力竭,球员却依旧领会不了马布里的意图,原因在于此时球员的脑子基本上已经不“转”了。

结语

在个人看来,基于《这!就是灌篮》的特殊赛制,马布里最合理的做法就是精简自己的战术。不仅在数量上要减少,而且也不宜过于复杂,标准就是简单易懂。在此基础上,依据球员的具体特点,进而确定球队的主攻方式。有能够背身单打的大个子球员,那么就应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可以借鉴姚明时期的火箭队。反之要是外线球员更为出色一些,进攻手段必须以突破和中远距离投篮为主,尝试一下“跑轰”模式。

这就是灌篮马布里怎么了 马布里的功与过(8)

也许马布里是真的将野兽护卫队当成一支职业球队去执教了, 故而忽视了其的特殊性,归根结底只是体育界中的“限定团”罢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