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差一点就被淹没了。

周迅身上,最大的一个标签是灵气,但我对她最初的印象,却是钝感。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1)

最早见识周迅的演技于《射雕英雄传》,低沉嗓音削弱了黄蓉的少女感,比不过心目中最好的黄蓉——朱茵版的娇俏机灵。

最早听周迅的音乐是那首《看海》,周迅首张音乐专辑的主打歌,声线粗粝暗哑,似乎更能阐释出生活的厚重和质感。

最早见到周迅本人是在某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她清瘦不高,出道二十多年上台发言却还略显拘谨,也是在那一刻,发现早已喜欢周迅很多年。

但这喜欢,极其极端。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2)

往“真”里演的周迅

大家大概都听过周迅的成名史,身份历经多重变化,先是挂历界小有名气的模特,后不到20岁就被谢铁骊导演发掘成为演员,再后来首张音乐专辑《夏天》一经推出就突破了20万的销售成绩。

从挂历模特到演员再到歌手,周迅从不让自己过得过于安定,更是拒绝随波逐流。

陈国富说,喜欢周迅的人形容她,最常用的赞美就是真性情,不装,真实。

黄觉说,周迅像《巴黎野玫瑰》里的贝蒂,激烈极端,为爱而生,擅长很有天赋的作死。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3)

她爱就爱的死心塌地,轰轰烈烈,每一段感情经历都藏不住,北漂为了爱情,歌里唱着《大齐》,演戏入戏入情,周迅把自己掰开了揉碎了,往“真”里演。

所以,纵使我们对明星周迅的生活粉饰不为所知,但对她的性情和起伏却能看个透彻,换句话说,周迅和她的角色,很多时候可以重叠来看。

青少时和中年后的周迅达成了某种闭环映照,刚出道那会儿凭《大明宫词》中少时太平公主一角,周迅意识到走红是什么样子,到了2017年《如懿传》被群嘲“44岁少女尬演”,周迅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中年女演员过气的危机感。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4)

近几年,周迅的工作模式进入了时紧时松、回归本真的模式,从深耕多年的电影领域回归演出《红高粱》《如懿传》两部电视剧,从大制作、文艺片方向转而试水像《撒娇女人最好命》和《我的早更女友》爱情商业片。

出道二十八年的周迅,不一样了。

周迅不好好演戏了吗?

绝对没有,以悲伤戏见多的《如懿传》,不同于《延禧攻略》等爽剧的高潮迭起,而是始终笼罩在下沉的、压抑的气氛下,周迅演哭戏演到心经疼,这便是认真演戏的代价。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5)

纵使周迅的人气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作品口碑也持续下滑,但始终不容否认周迅真实而打动人的演技。

周迅对演技的追求始终未变,成为纪录片式演员,不刻意设计,忠于当下的反应。

电影全都喜欢,电视剧全不喜欢

对于周迅的影视作品,像是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李米的猜想》《如果·爱》《夜宴》《画皮》和《女人不坏》等无一不爱,但对电视剧,即使如《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红高粱》等也无一喜欢。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6)

以上仅为个人偏好,电影纵然不好也掩盖不了周迅一头扎进角色里的表演魅力,可到了电视剧,周迅总让我觉得有一些违和和割裂。

在《人间四月天》里,民国才女林徽因让舞蹈学校毕业的周迅演,再加上有才女刘若英做配,感性的周迅和理性的林徽因,掏心掏肺去爱的周迅和择良婿的林徽因。

周迅给人一贯的印象是性情旺盛,活得透明却不是通透,不喜欢她演林徽因。

在《红高粱》也形成了一组对比,巩俐和周迅,典型的东方大女人和南方小碧玉的差距,即使性情有着类似的敢爱敢恨,但周迅少了一种落地的野蛮。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7)

再联系周迅在电影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带着执念、深情、冲动、棱角,多是少女的、不被世俗浸染的对抗者形象,很质朴自然,不绕弯,直截了当。

女人过了四十岁,少女感无情淡去,往往使人陷入特别的焦虑,周迅也陷入了这一焦虑。

史诗级大制作剧集《如懿传》逼哭了周迅,岩井俊二文艺片《你好,之华》反响平平,刚上映的《保持沉默》默默无闻。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8)

中年周迅被质疑脸僵不“灵”,作品口碑票房走低不“灵”,不玩微博不擅炒作不“灵”。

四十五岁的周迅,必然地经历焦虑,也将必然地站起来,“灵”的是,她在华语影史上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她将继续学习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怪癖,接受自己的坏脾气,接受自己的过气,接受自己的老去。

为什么周迅显老(中年周迅为什么不)(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