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计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与敌抗衡,而是间接地削弱它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释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三十六计远交近攻第二十三计 三十六计之第十九计(1)

  典故:齐景公献美女“抽薪”

  春秋时,齐国与鲁国互为邻邦,齐景公在夹谷被孔子奚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齐国贤相晏婴也已去世,而鲁国在孔子等大臣的辅佐下,鲁国大治,齐景公深感忧郁和不安。

  齐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国安民富,久无战事,鲁定公好女色,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怠于国事,而孔子等人肯定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

  齐景公很赞成黎弥的建议,派他从国内精选八十位美女,又教授美女们歌舞和妩媚仪态。果然,美女一到鲁国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宰相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

  齐使者将美女敬献给鲁定公,定公又把其中的三十位美女赏给了季斯。自此,鲁君臣敷衍一气,日夜沉湎于酒色中,一概不理朝政。

  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愤怒地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孔子说:“国家的郊祭就要到了,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

  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只是走走过场,又匆匆回去同美女们享乐了。孔子忍无可忍,带着弟子们愤然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的计谋成功。

  无独有偶:曹操乌巢烧粮草

  在官渡之战中,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毁袁绍军粮,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性作战。

  袁曹两军正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谋士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

  谋士许攸提出,曹操兵少,倾全力拒战,后方许昌空虚。若派精骑轻装袭许,则可奉迎天子讨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将其击败。

  然,袁绍皆不采纳。后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说,袁军粮草辎重车,皆存放在乌巢,防备不严。若派精兵奇袭,焚毁那里的粮秣军资,不出三天,袁军就会自行崩溃。

  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马衔枚人不语,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守备,骗过袁军的盘问。

  既抵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

  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部将张郃认为,曹营坚固,难以攻克,应全力救援乌巢,若那里粮草被焚,大家都将成为俘虏。

  袁绍固执已见,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

  曹操令割掉千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获全部牛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军将士甚为恐惧,旋即被击溃。曹军乘胜还师。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郃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

  至此,袁绍大军急骤崩溃,官渡战势急转直下,曹军士气大振,取得了决战胜利。

  其他:韩世忠计夺白面山

  南宋时,韩世忠奉命去讨伐占据蕲阳白面山的刘忠。韩世忠赶到白面山下,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先下棋饮酒,坚壁不动。暗里却派出侦察员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大量情报。

  一天夜里,韩世忠令部将率精兵200人埋伏在白面山下,约定待刘军与官兵大部队交战时,攻进敌中军,夺下敌观察台。

  伏兵开拔出去后,韩世忠即率全军向刘军发起了进攻。由于战前官军没有透露出一点儿将进攻的迹象,刘忠遭到官军的突然袭击,如丧家之犬,将他的全部人马都调出去对付韩世忠。

  这时,真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伏兵见刘忠后方空虚,立即攻入中军,迅速地控制观察台,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并齐声呐喊。与官军正战得激烈的刘军士兵,听到观察台官军的喊叫,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一齐逃散,各奔生路去了。刘军大败,刘忠本人投奔了刘豫。

  创作(码字)不易,难道你不关注、转发并赞一下么???更多知识与娱乐,尽在“三人聚众”(八大平台都一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