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工程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发起的一项“国防科研工程”,其内容主要涉及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发。

该工程设立的初衷,是基于当时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目的是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1)

“两弹一星”工程发展70年来,不但为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同时也让中国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科技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最近几年的“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个新闻网站的头条,其实这些工程,都是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工程的延续。

那么,哪些伟大的科学家,曾参与了这项重大工程呢?1999年9月,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隆重的集会,回顾了“两弹一星”工程的发展史,表彰了23名“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

这一批科学家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成立时期,国内所有的科学界精英。目前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仍然健在者,仅存三人,最年长的已经101岁,三人平均年龄超过95岁。

一、“北斗导航系统”之父——孙家栋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和卫星的总设计师。1929年,孙家栋出生在辽宁。他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高楼和桥梁的设计师。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2)

然而,战争改变了孙家栋的想法。日寇入侵东北,给孙家栋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他便萌生了科技救国的想法。

1948年,家乡解放以后,孙家栋考进了哈工大,随后还参了军。通过了国家的层层筛选,他被委派到苏联进修。

在苏联求学期间,孙家栋非常刻苦用功。他平时不但熟读了本年级的专业课本,对于高年级的知识也有所涉猎。

一次参加考试时,教授拿错了试卷。卷纸上的试题,是孙家栋所在班级还没有学的内容,结果他依然写出了正确答案,让苏联教授对中国学生刮目相看。

孙家栋在苏联时,不仅专业成绩名列班上前茅,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中,也一直是该校的“明星”。因为这个原因,毕业的前夕,他获得了一枚代表学校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3)

有了这枚奖章,就意味着孙家栋假如留在苏联的话,那么他就获得了任意选择就业单位、双倍薪酬,外加三十天年假的机会,但是他最终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孙家栋非常明白,新中国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1958年,孙家栋从苏联回国以后,被分配从事导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东方红”系列卫星的发射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孙家栋当上了“北斗导航卫星”的负责人。古稀之年,仍坚持奋斗,忘我奉献。奋斗十年之后,一举夺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项,并于2019年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二、最年长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是23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当中,最年长的一位。1921年出生的王希季是云南昆明人,少年时代求学于西南联大,1948年留学美国,学习的专业是动力及燃料。

与孙家栋不同的是,王希杰一开始并不是国家选定委培的专业人才。他自主赴美留学,最后是响应华罗赓教授公开信的号召,才回到祖国参加建设的。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4)

刚回国的时候,王希季在上海大学里当教授。1958年接受国家的安排,参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究。但是当时科研环境非常差,火箭实验室是由厕所改建而成的。

加压设备和吊车统统没有,只能用辘轱绞绳和自行车打气筒替代。但是经过王希季和一众专家的努力,没过多久,我国的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顺利升空了。

王希季参与了“长征一号”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后来被调到了武汉,从事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究成为卫星返回技术方面的权威。

王希季九十高龄之时,还联合了7位院士,向国家提出了关于在空间站内搞太阳能发电的建议。今年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旧不忘初心,还在为祖国发挥着余热。

三、核武专家周光召

周光召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研究领域的“隐形英雄”。他1929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曾是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专业的学生,后来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5)

从北大毕业以后,周光召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讲师。五十年代末周光召在苏联访问留学,中苏关系破裂后,周光召毅然放弃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

1961年,周光召利用物理学基本定律“最大功”的原理,通过著名的9次计算,坚定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自信心。

在成功突破了第一颗原子弹以后,周光召又联合于敏、彭桓武等科学家,深入到氢弹原理的探索当中,为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周光召离开了核武器研究工作,重新回到他心爱的物理世界。但是他在核武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对我国的核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结语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在世者,仅存三位了,其中最年长者是已经101岁的“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最“神秘”者,是核武专家周召光;获得最多荣誉者,是“北斗之父”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无名英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6)

尽管已是鲐背、期颐之年,但是这三位老科学家,仍然像夜空中最闪耀的明星一样,以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为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散发着余光、余热。

这三位科学家,为我们这些后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在此真诚地祝愿三位科学元勋,长寿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