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

要说起“四大名旦”的名声,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辈子都是在为艺术献身。

但生活中他们亦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

梅兰芳先生喜欢养鸽子收藏团扇和养生。

在饮食这一方面他口味清淡,凡是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从来不吃,也从不饮酒,就算是为了应酬抽两口烟卷也是从来不过肺。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3)

要谈起饮食,绝对不能少了程砚秋先生。

程砚秋先生在饮食这方面可以算的上“老饕”,无论是大肘子还是白斩鸡,狮子头还是烤鸭,这都是生活中的标配。

一般上台时他还会忍一忍,可一旦下了台,就要海吃一顿“补偿”自己,所以中年会发福纯属在意料之内。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4)

荀慧生先生相比其他三位大师,他在作画这一方面别有一番造诣。

曾经拜师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吴昌硕等著名大师。

不上台演出的闲暇时间,他都会静下心来安静作画,京剧《丹青引》上所用字画全是出自荀慧生先生之手。

一副《白云山深处有人家图》更是让人惊叹连连。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5)

而尚小云先生可是在梨园界出了名的“暴脾气”。

儿子尚长春练功偷懒,本来三十个“旋子”只走了二十五个,尚小云追问之下还不承认,一气之下拿起舞台上使用的打板子狠狠打他。

尚长春大姨妈——姜妙香先生的夫人赶来相劝,用身子挡拦,结果一板子打到了姜夫人身上。

姜夫人年事又高,身体又弱,尚小云下手又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脾气与品性是两回事,尚小云对学生严厉,是为了艺术。

赏罚分明也让学生们心服口服,他对同行更是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因此还被称为“尚大侠”。

因此,脾气虽然大,但仍能得到学生之爱戴,同行之敬重。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6)

01

1900年,清朝光绪26年间。

尚小云出生于北平安定门内一家大院中,父亲是满洲镶蓝旗人,家境殷实。

尚小云还有5个兄弟姐妹,在家中排行老二。

5岁时,尚小云父亲不幸病故,而正巧赶上改朝换代的局面。

特殊时期社会动荡,此时的北平正不安宁,生活不易,为了讨生活,家中的钱财也随之耗尽。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7)

因家境贫寒,母亲一个人靠帮人缝补衣服养活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没过多久,大姐长兄和四弟也相继夭亡。

为了能活下去,7岁的尚小云开始投身于梨园之中。

母亲带着尚小云和三弟到“富连成”拜师学艺,却遭到叶春善的拒绝,

这次遭受的挫折并没有使三人退缩,转身拜访李春福大师,尚小云开始学习“老生”。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8)

两年后,经李春福引荐,尚小云成功进入由李际良创建的“三乐社”科班学习,并被赐名“三锡”。

起初尚小云选的是武生,但因为身体柔弱,后来又开始学习花脸,就这样学了3年。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9)

在10岁时,他遇到了一位叫孙怡云的老师。

这位孙怡云在当时可是名声大振的一位“青衣”演员,还为慈禧太后演出过 。

孙怡云先生看到尚小云长相出众,嗓音清脆,扮起妆来又不俗。

便张口说道:“这孩子要学武生,学花脸,恐怕不对路,把这孩子放到我这吧,我先教他一两出旦角戏咱们试试看。”

没想到教一两出旦角戏以后,尚小云“旦”的才华和素质就开始初露锋芒,便为他改名“尚小云”。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0)

1912年,三乐社在广和楼公演《别宫祭江》,这也是尚小云第一次登台,此时的他心中难安很是紧张。

帷幕缓缓拉开,尚小云踩着台步缓缓走向舞台,望着台下的观众,他不禁有些晕眩。

在他舞动水袖停顿了两秒后随即调整好心态,开始了她的初台表演。

一场戏结束后,台下观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交头接耳的说道这孩子以后必定会成为名角儿。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1)

02

14岁那年,尚小云经人举荐,与年过7旬的老前辈孙菊仙先生同台合演《三娘教子》。

这是一场赈灾演出,一老一小年龄相差近60岁,配合默契。

尚小云也因此成为“梨园界”津津乐道的新人。

第二年初,北京《国华报》举办的“童伶菊选”,尚小云以18万余票得领博士,被称为“第一童伶”。

这与孙菊仙的提携有很大关系。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2)

1916年,尚小云出科开始了搭班演戏的演艺生涯,他先后与龚云甫、杨小楼、谭小培等人配戏。

期间并得到李寿山、王瑶卿、陈德霖等著名京剧大师的悉心指导。

尚小云吸取了各个名家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刚劲婀娜、文武并重的艺术个性。

尚小云也在同辈旦角中,以演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为佼佼者。

而“文武花衫”这的美誉就是这么来的。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3)

1917年,尚小云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只身赴沪演出。

上海观众给予初出茅庐的尚小云以巨大的热情,于是他便将此次行程延长了数月,载誉而归。

自此至1927年的十年间,尚小云9次奔赴上海,赢得巨大声誉。

而上海也给了尚小云艺术上的重要启发。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4)

上世纪初的上海,舞台、灯光、布景、舞美都比北京现代化许多。

梅兰芳开始编排新戏,给戏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京剧演员们纷纷效仿。

而这边的尚小云大胆改革的一个剧目就是《摩登伽女》,他当时购买了戴烫发的头套,玻璃丝袜,连衣裙甚至还有高跟鞋。

没有合适的高跟鞋就前往彩鞋铺子要求加底儿。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5)

为寻求突破,尚小云不仅在形象设计上创新,还加入了更多西洋乐器和绚丽的舞步。

戏曲界德高望重的陈德林老先生看完这出戏后,批评尚小云说他“出圈儿了”。

梅兰芳的专职编剧齐如山也大摇其头。

而尚小云说的却很坦直:“如果我把一个戏加了头,加了尾和布景,这就是‘海派’了吗?”

“如果不弄点‘海派’的东西,我拿什么吃饭呢?”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6)

1927年1月16日,《摩登伽女》在新明戏院首次公演,迎来观众长时间鼓掌。

尚小云和他的《摩登伽女》一时红遍京城,只要演这出戏,票价就要加一块钱。

而当他科班有困难时,只要演两场《摩登伽女》,经济收入就能缓解科班的拮据。

但凡演这场戏,便会场场客满,座无虚席。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7)

1927年6月,《顺天时报》举行了“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的投票,限定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五人,投票选出每人的最佳作品。

结果22天内报社收到选票14091张,其中尚小云以《摩登伽女》当选且票数最多。

此后随着,梅、尚、程、荀艺术地位日益巩固,“四大名旦”的称呼也开始被大众接受。

03

1936年以前,尚小云编排的新剧不下40部。

20世纪20年代末,由齐如山创意约请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三人合伙拍摄了一批剧照。

每张照片都有一位反串生角,如今那已是京剧史上的一段珍贵史料。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8)

1936年,尚小云创办“荣春社”,但是那个战争连绵的时代办个科班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尚小云为这个科班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甚至连房子都赔进去了,但对与他来说,这一切都值得。

起初是18个学生,并未这些学生起名“18子”。

科班名声越来越大,冲着尚小云的名号,又来一批学生,也是18人。

尚小云眼看人越来越多,“18子”不行,便为其起名“36友”。

但是36也不行了,科班还要膨胀,那么干脆就100人吧。

于是就招了100个孩子,称之为“100条龙”。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19)

在荣春社,尚小云既是班主,又是教师。

在管理师生的饮食起居和教学方式上,亲力亲为绝不半点含糊。

他依然不断的创新排练新的剧目,既能养活荣春社,又能给孩子们锻炼机会。

这个以脾气大著名的角儿用自己的严苛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关爱。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0)

有一次,大家都在吃饭,尚小云走到第一个学生面前端起一碗菠菜汤,看到上面似乎是油水少了。

尚小云以为是厨师这边偷工减料占便宜,就伸手拿起一把藤竿把所有饭菜扫到了地下,并大喊了一声“重做!”

当时把两个厨师都下傻眼了,尽管重做也是得需要40分钟。

但尚小云就是坐在院子里盯着厨师重新做好摆到桌子上,看到学生们吃到嘴里,才离开。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1)

和解放后教学生不一样,荣春社里,尚小云也会打学生。

不过比他初入科班时情况好很多,而且他的儿子们学戏,也没有少挨打。

大儿子尚长春就是挨打最多的那个孩子。

荣春社的师资力量是北平当时许多科班无法比拟的。

聘请教师最多时高达50人,都是尚小云的深交至好。

有的老师因为赞赏尚小云自费办学的精神,主动不取报酬。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2)

“艺业精纯,极负时誉者”,

对于表现好的、吃苦的、学戏的这样的学生真的表扬。

尚小云表扬时的奖励是带着学生一块儿坐车去吃西餐。

惩罚错了,也不能只道歉啊,所以和奖励一样,也是吃饭。

用这个举动来弥补学生。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3)

尚小云先生虽然脾气不好,但是他确实一名好老师。

尚小云清楚的知道这些年入不敷出的情况。

为了能给孩子们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他卖了两套房子,但剧团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

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社会愈加动荡不安,老百姓如履薄冰。

尚小云接济了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但维持剧团的运转也更加艰难。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4)

尚小云不忍做出解散的决定,他只能继续变卖家产。

中途尚小云还把自己一部“雪佛莱”汽车也变卖掉了,所以大家都说他是“毁家兴学”。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学生都已经来到社里,一旦解散之后,这些孩子都是无路可走。

而且荣春社成立时也正值其他科班纷纷解散时。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5)

04

1949年初,时局动荡,尚小云带着长子尚长春、次子尚长林在长安戏院连演几场,希望能把学生们聚起来继续演出。

但这时,由于西北解放区的号召,学生们纷纷解散了。

尚小云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荣春社也随之解散了。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6)

新中国成立,时代变迁。

尚小云参加了为梨园人士举办的戏曲讲习班,他开始思考新时代的人生选择。

当时的不单单只有京剧,评戏、梆子有很多是低俗的。

所有戏剧都要改,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

在戏剧的推动上,尚小云是很勇敢的。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7)

1950年7月,文化部成立了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一共43人,尚小云就是其中之一。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尚小云在参加戏曲讲习班两个月后,就推出了第一部大戏《墨黛》,改编自30年代的《北国佳人》。

这场戏在北京连续演了39场。

除了内容符合当下形式以外,在舞台样式上也有改革。

更重要的是在尚剧团,他实行新的管理方式,人人平等。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8)

积极投身戏改的尚小云还对不少旧戏进行改编,但他投入大量心血的一出名为《洪宣娇》的戏,却让他的人生命运有了另一种走向。

当时尚小云信心百倍的排练了整个戏,结果收到了领导极为严重的批评。

不仅打消了他的这种士气,连带着信念也被消失殆尽。

此时他感觉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好像被全世界遗弃了。

从此尚小云好像变了一个人,在艺术这方面没有了追求。

演出时,别人问他唱什么戏,尚小云说道“让唱什么唱什么”。

尚小云徒弟名单(被称为四大名旦)(29)

此后尚小云连续演出了8年,便退居幕后开始培育新一代京剧演员。

1976年的某一天,尚小云在家中突然感到胸口异常闷塞。

家人见状连忙将他送去医院抢救,幸好安全抢救过来只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而这一次的经历却只是个预警。

康复后回家的尚小云没多久再次心脏病发作。与4月19日逝世,享年76岁。

一代宗师就此陨落,实在令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