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不仅是书会才人、戏曲界的领导者,亦能亲自粉墨登场,长期接触广大的群众与社会生活,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戏曲刻画人生百态,关汉卿剧中官员人物的形象鲜明,关汉卿受其身份、经历之影响,加上长期接触广大的观众,剧中所塑造的角色人物自有其时代印记,下面透过关汉卿的杂剧,从剧本的情节内容与人物宾白进行讨论,谈谈关汉卿笔下官员类型及其形象塑造的艺术技巧。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1)

关汉卿

一、正直清廉、秉公断案的清官

根据关汉卿杂剧中的官员人物,大多出现于惩奸罚恶或审理案情的公案剧中,这类清官主要以「拯救者」形象出现,与迫害百姓的反面官员形成强烈对比。由于百姓饱尝冤屈,把希望寄托于正直廉明的官员身上,他们不仅能依律判决曲直,同情受害者的苦难遭遇,也能不畏强权、惩奸除恶,拯救人民于水火,或是体恤民情、勤政爱民如《蝴蝶梦》与《鲁斋郎》的包拯、《绯衣梦》的钱大尹、《裴度还带》的李邦彦、《窦娥冤》的窦天章、《望江亭》的御史李秉忠等,这类剧作也反映了社会不公的现象,寄托群众惩恶扬善的期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2)

窦娥冤

作家安排这类官员出场,赞扬「义夫节妇」与「孝子顺孙」,不仅是受到大团圆结局的影响,也是民族性格与传统审美心理的反映,传达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具有「教忠教孝」的意义存在。

二、体察人情、成人之美的好官

古时社会受到礼教的限制,男女交往若遇阻碍,有时必须透过第三者帮助,方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关汉卿杂剧里有一类型的官员人物,常扮演着撮合男女主角的角色,都具有体察人情的特质,如《谢天香》的钱大尹、《金线池》的石府尹与《玉镜台》的王府尹,皆能运用智谋,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昏庸无能、贪赃枉法的昏官与权豪仕宦

元代社会实施阶级制度与民族压迫,官场与政治黑暗,在剧本中贪官污吏现象屡见不鲜,起因蒙元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统治者之姿抵制汉族,并将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阶级,导致弊政丛生。元代的权豪势要在政治、法律上拥有自专生杀的特权,杂剧中的「贪官」与「权豪势要」有其现实意义,他们通常以迫害百姓的形象出现,不仅贪赃枉法、昏庸无能,还倚仗权势、欺压百姓,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类官员有《窦娥冤》的楚州太守桃杌与《绯衣梦》的官人贾虚。

关剧中的贪官大体不脱「昏庸愚昧、贪赃枉法」等形象,关汉卿笔下的这一批权豪亲贵人物,正是对元代社会的典型概括。关剧中对权豪势要恶行恶状的描绘,无异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与控诉。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3)

窦娥冤


在关汉卿杂剧中出场的官员人数众多,每一位官员的样貌与性格皆不尽相同,人物的形象塑造除了要符合身分特征之外,也会影响往后的情节发展,下面说说关汉卿塑造官员形象的艺术手法:

一、善用戏剧冲突烘托人物性格

生活中充满各种的的矛盾、冲突,戏曲以呈现人生百态为主,充满冲突的情节能活络作品脉动, 戏曲在时空因素的限制下,为使观众能确实掌握人物内在情感,通过冲突的设计在有限时间内彰显角色个性,深化剧作主旨。

以《望江亭》为例,权贵杨衙内觊觎谭记儿美色,诬陷白士中并奉旨取其首级,只为夺取谭记儿为妻:

(衙内同张千、李稍上)(衙内云)小官杨衙内是也。如今取白士中的首级去。可早来到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白士中科,云)令人与我拿下白士中者。(张千做拿科)(白士中云)你凭着甚么符验来挐我?(衙内云)我奉圣人的命,有势剑金牌,被盗失了,我有文书。(白士中云)有文书,也请来念给我听。(衙内做读文书科,云)词寄「西江月」……(白末做抢科,云)这个是淫词。(衙内云)这个不是,还别有哩。(衙内又做读文书科,云)词寄「夜行船」……(白末做抢科,云)这个也是淫词。(衙内云)这厮倒胁制我!不妨事,又无有原告,怕他做甚么?

杨衙内半途因误中谭记儿的美人计,被骗走了势剑金牌与文书,公堂上杨衙内拿不出凭证,依然有恃无恐、盛气凌人,此处透过白士中与杨衙内的你来我往,凸显白士中的沉着应对与杨衙内的蛮横无理。剧中人物冲突的设计,对理解人物提供多角度的解读路线,另一方面,人物在冲突过程中所呈现之反应,也能看出其个性倾向及内在情思,当杨衙内的谎言被被拆穿时,他依然目中无人,说「不妨事,又无有原告怕他做甚么」,还要求白士中让他见一见貌美的谭记儿,正如美国戏剧家贝克所说:「一个人的性格,并不表现在他是怎么想的,而终归是表现在他面臨紧要关头时怎样本能地,不加思索地采取什么行动」杨衙内的这种徇私舞弊行为,更加凸显其无赖、蛮横的性格。

《谢天香》中柳永因赴京赶考,托好友钱大尹代为照顾谢天香,钱大尹责怪柳永迷恋天香,是「才有余而德不足」,足见个性之耿直刚烈。钱大尹为了拆散柳、谢二人,令天香吟唱柳词〈定风波〉词,因词中有冒犯钱大尹的名讳,想借机罪责谢天香,想不到她将整首词改韵而唱,钱大尹对其才华大为惊叹:

(钱大尹云)嗨,可知柳耆卿爱他哩!老夫见了呵,不由的也动情。张千,你近前来,你做个落花的媒人,我好生赏你。你对谢天香说:「大夫人不与你,与你做个小夫人咱。」则今日樂籍里除了名字,与他包髻、团衫、绣手巾。张千,你与他说!

这里反映剧中人物内心的惊讶与冲突。钱大尹欣赏谢天香的才华,使他决定促成此对佳偶,他先为谢天香落籍从良,佯装将其娶回府中当侍妾,待日后柳永高中归来再说明原委,从这里可见钱大尹心思之缜密,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并非不近人情。

在《谢》剧中,作者安排了钱氏内心的转折与情感冲突,导致他做出重大决定,使得剧情急转直下,本是想责罚谢天香的钱大尹,却把谢天香迎回家中,造成另一波的戏剧高潮。直到三年后柳永高中科举回来,钱氏才在筵席之间告知真相。

关汉卿借着人物内心独白与心理状态描写,使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戏曲中而有所不同,让角色性格更有层次感,不管是透过人物的心理状态或外在举止的描写,关卿皆能塑造出人物立体的精神面貌,赋予角色更为饱满灵动的性格形象。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4)

谢天香

二、以对比手法彰显清官与昏官形象

戏曲中想要展现人物的性格或形象特征,不能跳脱人物之间的比较、鉴别,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性格,剧作家为了制造高潮起伏的情节,利用迥异的人、事、物,以对比的方式来呈现其冲突、拉锯,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通常会采取映衬对比的创作手法,对比愈是强烈、鲜明,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愈佳,关汉卿深谙此理,在凸显清官良善美好的特质时,常以反面人物如贪官、权豪势要、恶霸之徒,以此对比或彰显出人物的形象特质。

关汉卿笔下的官员大多出现在涉及诉讼案件的作品中,例如《窦娥冤》、《绯衣梦》、《鲁斋郎》…等,为了凸显清官与昏官的差异性,关汉卿通常会安排二次审案的情节。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5)

窦娥冤剧照

关剧中昏庸贪婪的官员在审案时,严刑逼供成为他们迫害无辜者的一贯手段,以《窦娥冤》为例,窦娥被张驴儿诬告,楚州太守桃杌听信张驴儿的片面之词,认为窦娥就是杀人凶手,为使窦娥认罪以严刑拷打的方式逼供,第二折写窦娥遭受酷刑,被打得鲜血淋漓: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纔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窦娥因官府残酷的拷打,多次昏迷过去,心狠手辣的官员却一心认定她就是凶手,不愿听审她的证词,【感皇恩】与【采茶歌】也反映「官吏无心正法」、百姓无处申冤的处境,烘托出官员的颟顸胡涂。太守桃杌为了逼人认罪,甚至不惜对年迈的蔡婆婆动用刑罚:

(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婆子。(正但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孤云)既然招了,着他画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到来日判个斩字,押赴市朝典刑。

桃杌见窦娥不愿就范,转而向年迈的蔡婆的问讯,窦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含冤招认莫须有的罪名,桃杌见状草草结案,将窦娥押入死牢。相较于桃兀不分清浊、混淆是非的行为,窦天章则显得廉能清正,第四折窦娥化作魂旦上场,希望父亲能为自己申冤,不料窦天章误会女儿犯下药死公公一事:

(窦天章云)噤声!你这小妮子,老夫为你啼哭的眼也花了,忧愁的头也白了,你铲的犯下十恶大罪,受了典刑!我今日官居台省,执掌刑名,来此两淮审囚刷卷,体察濫官污吏;你是我亲生之女,老夫将你治不的,怎治他人?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6)

桃杌

窦天章不因窦娥是自己的亲人而循私,反而不假辞色的教训起她来,「你是我亲生之女,老夫将你治不的,怎治他人?」足见其刚正不阿的操守。待窦娥向他控诉冤情后,窦天章重审此案,将张驴儿、赛盧医等人捉拿归案,将赛盧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张驴儿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这种二次审案的情节模式,藉由初审者、重审者行事态度对比,藉此各自强化不同人物的形象特质,把初审者的行事草率、贪赃枉法,以及重审者的清廉正直与爱民如子之性格凸显出来。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更能彰显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立体。

关汉卿笔下的清官能体察民情、秉公断案。「对比」手法有如一面放大镜,将不易觉察的细微末节,经由局部放大后显得活灵活显现,关汉卿透过二次审案的情节,呈现贪官多为无耻之徒,只会贪财好贿、草菅人命,与视民如伤、廉洁公正的清官形成强烈对比。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7)

秦腔窦娥冤剧照

三、以科诨方式掌握个性化语言

人物是戏曲的主要元素之一,舞台上藉由演员之对白、动作等等,使角色基本个性展现于观众面前。「科」指戏曲表演时的动作、表情或舞台效果的提示,「诨」指戏曲中滑稽调笑的语言,「科诨」则指戏曲中滑稽的语言动作。科诨除用以调剂情节之外,也具有刻画人物的作用。元明杂剧塑造官吏形象或利用插科打诨的方法,于滑稽中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

如《窦娥冤》中州官桃杌见到张驴儿拖窦娥前来告状,演出了下面一段科诨:

(张驴儿拖正旦、卜儿上,云)告状告状。(祇候云)拏过来。(做跪见。孤亦跪科,云)请起。(祇候云)相公,他是告状的,怎生跪着他?(孤云)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这一跪一起,一问一答,显得十分滑稽可笑、讽刺意味十足。张驴儿本欲毒死蔡婆,阴错阳差毒死自己的父亲,窦娥又不愿随顺他,于是他恶人先告状,一上场便向官员申冤下跪,太守见状也跟着下跪,说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太守那可笑又可鄙的表演,充满喜剧性,亦揭露官吏的粗鄙与元代黑暗吏治。滑稽的行动透露人物的性格,亦有助于人物形象的描绘,如《绯衣梦》的官人贾虚见到王员外拖李庆安来告状,演出了下面一段科诨:

(净官人云)你来告状,此乃人命之事,我也不管你们是的不是的,将这厮拿下去打着的。(张千云)理会的。(做拿王员外科)(王员外舒三个指头科)(外郎云)那两个指头瘸?(王员外舒五个指头科)(外郎云)相公,既是这等,将就他罢,他是原告,不必问他,着他随衙听候。(净官人云)提控说的是。王员外,你是无事的人,随衙听候,唤你便来。

昏官贾虚不管谁是原告与被告,欲将一干人等处以刑罚,王员外见状比出手势欲以金钱行贿,官吏却以「那两个指头瘸?」暗示钱少,王员外比出五个指头后,官员立刻改口放人,此段呈现官员认钱不认理的嘴脸,以及贪鄙徇私的办案手法。

戏曲舞台空间与时间的转换有高度灵活性,透过演员的动作提示能转换地点,并阐释剧情发展。由此观之,我们可以说关汉卿已能掌握「个性化」的戏曲语言,将演员复杂的精神活动勾勒得细致入微,使剧中人物的言语动作符合其身份与性格,并善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活络舞台气氛,使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

四、以文字游戏凸显官员之智巧

公案剧的官员在审理案件时,常出现类似的情节模式或判案手法,以展现官员的人格特质与聪明才智,这也是民众喜欢公案剧的原因。

尤其是在关汉卿一系列清官戏中,清官的智能常与文字游戏情节联系在一起,例如《绯衣梦》就是透过「解梦」与「拼字」得以翻案。书生李庆安在接受未婚妻王闰香资助时,因丫环梅香被杀,庆安被误会为杀人凶手,钱大尹根据种种迹象认为此案必有冤枉,令外郎暗中把庆安的梦话纪录下来:

「非衣两把火,杀人贼是我;赶的无处藏,走在井底躲」,仔细推敲其意涵,这杀人贼不是姓炎裴,便是姓裴名炎。第二句「杀人贼是我」,正是前面这个人。这第三句「赶的无处藏」,拿的阿厮慌也!第四句说「走在井底躲」,莫不这杀人贼赶的慌,投井而死么?不是这等说;这城中街巷桥梁必有按着个「井」一字的去处!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8)

以上这段引文为钱大尹抽丝剥茧、解开谜团的过程,他根据梦话中的线索,拼凑出杀人凶手姓名及其藏身之处。他从「走在井底躲」句,猜出凶手可能藏身于有「井」字的街巷之中,他派出两位衙役拿着凶刀到城中的棋盘街底巷追查,果然在棋盘街底巷抓到真正的杀人凶手-裴炎,替李庆安洗刷嫌疑。

关汉卿笔下的清廉官员,不外乎为民沉冤昭雪、惩奸除恶、足智多谋,以包公戏为例,当他在为人民主持公道时,为了避免与皇权正面冲突,反而采取一种迂回方式,展现性格中圆滑世故与充满权变的一面。

如《蝴蝶梦》中权豪葛彪打死王老汉,王家的三位儿子替父报仇打死葛彪,按法理而言杀人偿命是亘古不变之定律,包拯再一次运用智谋让偷马贼来替换被处斩的王三,为了给百姓申冤与主持公道,包公以「权谋智术」代替「铁面无私」,在王法底下放走了王三。

在上述剧本中我们看到包公爱民心切的一面,使恶人终得惩罚,好人得以洗刷冤屈,然其中所展现的智巧谋略却有设置圈套之嫌疑。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9)

蝴蝶梦剧照

公案剧是元杂剧一个重要的类型,剧作家藉由迭起的情节与官员审案过程来吸引广大群众,关汉卿在创作时不仅注意到生活的真实性,也在剧中展现对清明政治、社会正义的期待,其清官戏除了展现断案官员的通权达变之外,也揭露出反常的社会秩序与腐败的统治阶层,才会使权豪势要作威作福,让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因此剧中对弱势群众的伸冤昭雪更显重要,进而投射出人民迫切希望清官主持公道的愿望。


总结:

我们读到关汉卿作品中的官员形象,大致可分为两方面来说:一种是清廉正直,为人民解决问题的清官,或能为人民洗刷冤屈、秉公断案,或能体恤民情,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另一种则是属于压迫百姓的官员,包括了贪官与权豪势要两种,大多贪赃枉法、昏庸无能、作威作福的形象出现。

关汉卿所塑造的官员形象时,不免融入个人的观察与感想,使角色人物的形象更为饱满、生动,而社会不公、政治黑暗正是剧中官员形象产生的社会基础,清官的形象是人民心中理想政权的寄托,而贪官与权豪的产生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在刻划官员人物形象时,关汉卿善用人物对比与戏剧冲突手法,或是二次审案等情节模式,讽刺昏官的贪财受贿及颟顸无能的行径,以凸显出清官的清明廉洁及秉公执法此外,熟悉舞台艺术的关汉卿,也善于掌握人物个性化语言之特征,以插科打诨活络舞台气氛,调剂场面之冷热。

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点(关汉卿戏曲中的官员形象及描写艺术手法)(10)

关汉卿通过对桃杌、贾虚等贪官权豪势要的描写,除了寄托对被压迫者的同情之外,还鞭挞元代的黑暗吏治与阶级制度,揭示当时社会阶级的矛盾。剧作中昏官与清官不仅思想举止、性格形象截然相反,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要求,像包拯这样的清官,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理想而创造,因此剧中的清官能解「生民之倒悬」,谴责欺压平民的权贵与官府,还具有「成人之美」的美德,是人民理想生活的寄托与正义的化身。

因此,关汉卿透过人物言行举止构成戏剧情节,使官员的形象符合其身份与性格,并非只是一味单纯的追求剧场效果,而是藉由对官员的描写揭示出严肃的思想内涵。由此可见,关汉卿的成就就是塑造出许多鲜明的角色形象,广泛且深入反映元代社会与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深刻的时代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