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世家,嫁的老公很有名,可她却走上离婚之路,是民国签署离婚协议的第一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女子遇到渣男流产后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女子遇到渣男流产后续(被丈夫嘲笑土被强制打胎)

女子遇到渣男流产后续

出身名门世家,嫁的老公很有名,可她却走上离婚之路,是民国签署离婚协议的第一人;

她的老公温柔多情,写起诗来浪漫唯美,唯独对她刻薄冷酷:“乡下土包子!”

离婚后沦为“弃妇”,她没有一蹶不振,想出了创办私人定制服装的点子,还成为了银行总裁。

这个女人是张幼仪,她的前夫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

张幼仪和徐志摩

她做徐志摩的妻子时,低入尘埃,受尽冷眼;当她不再做徐志摩的妻子,人生仿佛开了挂,处处是成功。

女人嫁得不好,被老公看不起,只能委曲求全地过下去?不,张幼仪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今天,#100个优秀女性故事#第13期,我们来看一看张幼仪的人生故事!

婚姻生活,以冷暴力开始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生活,以冷暴力开始。

1915年,张幼仪15岁,尚处懵懂的年纪,她在家人的安排下和徐志摩结婚了。

张家是上海的大户人家,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体面,特地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一火车皮都装不下,后来只好请了一艘船,才把家具运过去。

丰厚的嫁妆能笼络公婆,却笼络不住丈夫的心。

徐志摩不喜欢张幼仪,他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十分嫌弃:“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

追求自由的徐志摩,不满包办婚姻。这场婚姻之于他,犹如一场闹剧。

张幼仪读过书,也受过现代教育,但对徐志摩而言,这些都不重要。

他甚至都没了解过张幼仪,就把她视做他厌弃的、想反抗的旧社会的缩影。

徐志摩不能反抗父母,转头便沉默冷眼对待这位安排好的妻子。他不爱她,她安静是错,哭闹是错,甚至连呼吸都是错。

《人间四月天》剧照

一直到结婚第4年,俩人见面时间加起来不超过4个月。其余时间徐志摩都在往外跑,起初是天津、北京,后来干脆跑到了国外。

但是,徐志摩一边逃离这段婚姻,可与张幼仪在一起时,又履行夫妻义务。

1918年,长子徐积锴出生,初为人父的徐志摩没给妻儿太多温柔,潇洒地挥一挥衣袖,出国了。

异国他乡,怀孕的她惨遭遗弃

徐志摩深受新思想的影响,一直想外出学习,但徐父管得严,幸亏张幼仪拜托二哥张君劢,才让徐志摩得以继续读书。

当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张幼仪却独守空闺,望夫欲穿。可徐志摩就像是被剪断绳子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直到1920年,在徐父和二哥张君劢的压力下,徐志摩才把张幼仪接去国外团聚。

俩人的冲突,还未见面便已开始。

张幼仪乘船抵达港口时,她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的徐志摩。其他人都喜气洋洋,只有徐志摩,满脸厌恶、极其不耐烦。

《人间四月天》剧照

他们从巴黎坐飞机去伦敦,张幼仪晕机吐了,徐志摩丝毫不关心,把头撇开,恶语相向:“你真是个乡下土包子!”

国外陪读的这段日子,张幼仪如置身地狱般痛苦。彼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只想跟她离婚——小脚和西服,怎么相配?

可就在这时,张幼仪怀孕了。

对此,徐志摩的第一反应是打胎,张幼仪没想到他如此无情,小声说:“我害怕,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了。”

徐志摩冷冷地反驳:“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哪怕是到现在,流产打胎对女人的身体损伤也很大,更别提在医学不发达的100年前,因为流产死亡的概率,可比火车失事的概率大多了。

难以想象,对张幼仪如此绝情的徐志摩,转头就为林徽因写下“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样温柔的诗句。

林徽因、徐志摩

类似的争吵发生了好几次,徐志摩不辞而别,消失了。

张幼仪没办法,向二哥张君劢求助,跟着他辗转到法国,后来又去了德国。

1922年,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徐志摩闻讯赶来。看孩子的同时,他还有更重要的目的——离婚。

张幼仪和小儿子彼得

深知回头无望,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名,成了流落异乡的单亲妈妈。

徐志摩却满面春风:“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一定要这么做,中国一定要摆脱旧习气,我们一定要做给别人看,非开离婚先例不可。”

找到自我,活成时代的传奇

离婚确实不幸,但能够从7年无爱婚姻出来,对张幼仪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张幼仪说,自己的人生分为两半——

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怕做错事,怕离婚,怕得不到丈夫的爱;而去德国后,她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和丈夫离婚,小儿子彼得也病死,整个人都跌入谷底,反倒无所畏惧了。

我想,她一定是在那些日子里,在某个瞬间想明白了什么。

从前她怕,可徐志摩还是爱了别人,哪怕她怀着孕,也要被扫地出门。

张幼仪顿悟了,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时期,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站起来。

张幼仪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她想起因结婚而中断的学业,因此在德国时继续求学,学幼儿教育、工商管理。

张幼仪和朋友在德国

1926年,和徐志摩离婚后的第4年,张幼仪回国。

她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担任中国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

这家银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此时邀请张幼仪任职,也是想借助其四哥张嘉璈在金融界的影响力,帮忙收回贷款,没指望她出什么业绩。

在金融行业,张幼仪是门外汉,所以便以学徒心态从零做起,请了专门的老师教她。

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早出晚归,四处讨债,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珠宝存放的业务,吸引了很多有钱的女性客户,最后竟奇迹般地把银行盘活了。

后来,张幼仪又和人合伙开了云裳定制服装店。店里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张幼仪脱胎换骨,徐志摩对她刮目相看:

“张幼仪真是一个有胆量有志气的女子,她真的什么都不怕。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

虽然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但柔弱的张幼仪,却活出了不让须眉的强大。

写在后面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故事,放到现在来,依然时刻在发生。

没有爱的婚姻,处处留情的男人,被伤透了心的女人,他们出现在电视上,也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但跟张幼仪不同的是,太多人撒泼打滚,歇斯底里,或是打小三,或是自怨自艾,以泪洗面。

倒是张幼仪,生在一个女人必须沉默的年代,她勇敢跨了过去,不放弃自己,将自己活成了传奇。

张幼仪和大儿子、公公徐申如

回想张幼仪这一生,印证了这个道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只有自己,人生从来只靠自己成全。

尼采曾经说过:“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曾经的张幼仪如此,往后的你们,我想一定也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