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已经七岁了,学琴也近两年在这之前倒不是没有公开表演的机会,只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她学琴尚在启蒙阶段,所学的那几首小曲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再者就是纯属虚荣心作怪,唯恐怕她表现平平而被别人笑话,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走向自己的舞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走向自己的舞台(走向舞台)

走向自己的舞台

女儿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已经七岁了,学琴也近两年。在这之前倒不是没有公开表演的机会,只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她学琴尚在启蒙阶段,所学的那几首小曲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再者就是纯属虚荣心作怪,唯恐怕她表现平平而被别人笑话。

那年八月,我家所在的社区要举办首届消夏晚会,有“好事者”便对妻子说“孩子不是学琴吗?报个名参加吧,听说还有纪念品”。我相信同样是虚荣心作怪,一向唯我命是从的妻子这次铁了心要让孩子参加晚会,并一再说朋友同事都知道孩子学琴,再不出来表演,便会有吹牛的嫌疑了。两个小时的“冷战”之后,我败下阵来,不过内心还是不乐意,我总想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给女儿报名时离彩排也就只剩下四五天时间了,根本没有时间让她能学点“惊人”的新曲。加之我考虑到是在社区里表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我把她从前学的四首小曲用联奏的方法串在了一起,分别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开花调》、《喜洋洋》和《城南旧事》。为了“遮丑”,我还专门熬夜给曲子配了伴奏,并找本地的一个录音师给制成了磁带。这些都是女儿平时练得不错的曲子,我的思想准备就是不图喝彩,只求不丢人就行。

时间确实有点紧,我们都没来得及给女儿买什么演出服,表演的那天晚上她穿的就是平时的衣服,不过妻子很精心地给她化了妆。女儿年龄小,很有人情味的晚会负责人便把她的节目安排在第七个,这样早早就能完。记得那天晚上很热,现场的人也很多,而且因为正逢暑假的原因吧,围观的孩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当女儿走上台时,是孩子们最先给她鼓了掌。

平心而论,那天的音响效果很差,我做的MIDI除了制造了一些噪音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只是女儿的表现让我吃惊!沉沉稳稳上台,大大方方演奏,礼礼貌貌退场,女儿的表现完全可以用“神气”这两个字来形容。在她短短的两分多钟的演奏中,喧闹的现场竟变得出奇的安静,她结束全曲那一刹那,掌声真的很热烈。

晚会结束后,我们都很高兴。女儿回到家后总是舍不得洗脸,我知道她是臭美,而且女儿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总爱找这个话题说她当时的感受,说她开始是多么的紧张,后来的掌声又是多么地令她激动。我还发现,表演结束后,她在半个多月里都能很自觉地练琴,并且是非常的认真。

也就是从那儿以后,我渐渐认识到孩子表演的重要性,这不仅在于锻炼,更多增添了兴趣,增添了自信。学小提琴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公开展示,没人愿意永远的孤芳自赏。我认为演奏的实践和练习不应该是琴童的最后一课,这应贯穿始终。在卡尔·伽特纳所著的《作曲法》的序言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作曲,而且鼓励他们作曲。我们决不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全部文法或字典从头至尾背出来,而禁止他们写信”。我想,这正是批判我这号人的。

后来的日子里,稍有机会我就会鼓励女儿表演的,甚至还和妻子一起给她创造机会。女儿于是也经常在社区、学校亮相,甚至在妻子单位的聚会上演奏小提琴。妻子的能力很让我佩服,女儿第一次在学校演出就是她的功劳。她得知学校要举行文艺会演而女儿不好意思毛遂自荐后,就去找了校长“讨”了个机会。当然女儿也很争气,在有了第一次以后,学校后来的每次演出都少不了她,渐渐地也成了班里的文艺骨干。从去年开始,我让她参加考级,一百多块钱的报名费能让孩子多一次锻炼的机会我认为还是值得的,何况观众还是专业的老师。当然,通过表演也让我发现了许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小节”,于是我就在女儿练琴时提示她注意或改正,而且几年来,女儿一直坚持有着两三首非常熟练的“保留曲目”,随时都能拿出来。

其实,女儿在诸多的表演中并不是每次都令人如意,她至今也没能如我所愿而一鸣惊人,只不过就是在学校社区小有名气罢了。现在的我已学会了毫不忌讳,我想,演奏能让女儿找到学琴的感觉和乐趣,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