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丰镇里的“教书匠”

三垟乡学大寨的先进人物张后龙(二师三〇团双丰镇里)(1)

蒋翠丽为学生答疑解惑(资料图片)。

在二师三О团双丰镇,作为学生追梦路上的“筑梦人”,三О团中学的老师们在三尺讲台纵论奇偶,用一颗丹心传道解惑,为每个学子打开观望世界的窗口……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双丰镇,聆听小镇“教书匠”为莘莘学子筑梦人生的故事。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燃灯者

三О团中学初中三年级的蒋翠丽老师从教已经21年。21年间,有汗水也有泪水,有喜悦也有酸楚,但她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从未动摇。

“在我看来,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蒋翠丽说,“每逢毕业季,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就像幻灯片在脑海中循环播放。离别时刻,总觉得有好多话要给孩子们嘱咐,然而唠叨再多,总觉得意犹未尽。说白了,还是师生离别时的一种不舍和牵挂。”

自2001年蒋翠丽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由于教学出色,4年后,团中学安排她担任九年级班主任,一干就是17年。

别看蒋翠丽身材娇小,却有着旺盛的精力,她有着极具穿透力的响亮嗓音,站在楼下都可以听见她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讲课声。她有敏锐的洞察力。课堂上,不管学生坐在哪个位置,无论何时注意力不集中,她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发射一个她独有的眼神,然后用她的口头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提醒学生。

“优秀的老师需要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一颗仁爱之心。”蒋翠丽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总会第一时间求助于她,“学生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有你真正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

担任班主任期间,蒋翠丽早出晚归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几名住校生离家较远,少了家人的关怀陪伴,内向自卑。她经常带学生们到家里吃饭、谈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照顾。渐渐地,孩子们展露了笑颜,开朗自信,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涨。姚世明、冷波是两名住校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佳。蒋翠丽在学习上生活中不断鼓励、帮助他们,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最终双双考入华山中学高中部。2016年,蒋翠丽所带班级有25名学生考入华山中学高中部,18名学生考入焉耆县八一中学。

蒋翠丽用心耕耘,所带毕业班连续多年全班学生都能考入高中,语文中考升学成绩也在团中学名列前茅。“蒋老大”这一称呼成了学生给与她的最高赞誉。

“教育是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教育是点燃孩子们心中爱的火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燃灯者。”蒋翠丽说。

三垟乡学大寨的先进人物张后龙(二师三〇团双丰镇里)(2)

汪文斌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资料图片)。

用爱和责任坚守教育园地

一方球场,青春昂扬,追逐对抗,挥洒汗水,这是三О团中学体育部刘民老师的日常写照。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老师,他将教书育人与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教35年,刘民年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被评为“学科带头人”“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优秀教师”。

体育课上的刘民,英姿飒爽,口令清晰,动作干脆利落,标准到位。他站在那里,就是身教的范例。平日懒散的“臭小子”们转眼都会变成精神小伙,成为动作帅气的功夫小子;女生们也各个英姿飒爽,不输男生。刘民的队列队形课上,学生们动作有力、口号嘹亮,一个班级就是一支令行禁止的队伍。

校运会开幕式上,一场又一场由上百名学生参与的精彩集体表演,惊艳了体育场。这些表演浸透了刘民带领的体育团队的热情与追求,汗水与智慧。

刘民专业素质全面,他的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等技能公开课、示范课,常常吸引许多老师学生前来听课。他带领团中学体育组的老师不断创新体育训练课程,丰富有趣的课程、形式多样的比赛,让学生爱上了体育课。

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刘民赴十四师皮山农场支教。在皮山农场中学,他为体育组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青蓝共进工程,还为农场体育教师争取到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服装费补贴,提升了皮山农场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打造了一支优秀体育教师队伍。

刘民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体育教师,但当爱和责任在内心深处流淌,贯通整条生命线时,他就成了一位坚强的战士。他要坚守自己热爱的教育园地,坚守热爱的体育教学一线。

三垟乡学大寨的先进人物张后龙(二师三〇团双丰镇里)(3)

刘民(跑步者)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资料图片)。

付出再多也甘之如饴

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英文句子,办公桌前沙沙的书写声和一摞摞待批改的作业,这些“单调又重复”的元素是汪文斌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汪文斌是三О团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从教36年,他以心为笔、以爱为墨,在三尺讲台书写自己的教育答卷。他是“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育标兵”“教书育人楷模”……他用卓越的学识、满腔的热情,照亮一个个少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

学生们都喜欢上汪文斌的课,因为“汪老师的课特别轻松快乐。”汪文斌总是带着轻松的心情、饱满的热情、灿烂的微笑踏入教室,学生们受到感染,也微笑着主动向他打招呼。课堂上,他从容自若,妙语连珠,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又高效。

“单纯讲课本,学生们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但是结合其他内容来讲,大家马上就有兴趣了。”汪文斌主张把兴趣激发、习惯养成贯穿于教学始终,采用“情景教学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表演的主角。他组织学生进行“百词王”“背诵能手”等比赛,进行话剧表演、英语绕口令比赛等,让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慢慢地,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成绩突飞猛进。

被师生们称为“教学狂魔”的汪文斌,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离开时,总是带着一摞英语作业回家批改,他家的灯总是整栋楼里最后一个熄灭的。

有时课前病恹恹的他,一到课堂上就成了一位出色的“导演”。他运用巧妙的情景创建,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学生听课轻松、愉悦,教学活动进行得完美、充实。学生们哪里知道,这节课是汪老师带病备课、带病上课,带病与他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汪文斌连续三年担任九年级英语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利用课余时间答疑解惑,使班级英语水平整体提升。

“通过辅导,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这就是我们老师最愿意看到的。付出再多,我也甘之如饴。”汪文斌微笑着说。

在双丰镇,像蒋翠丽、刘民、汪文斌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敬业精神,那就是兵团精神。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在兵团,更多教师们用日复一日的辛劳与付出,培育芬芳桃李。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丹心,一生奉献。

向他们致敬!

老师,您辛苦了!(兵团网-兵团日报 尚新革)

三垟乡学大寨的先进人物张后龙(二师三〇团双丰镇里)(4)

更多兵团新闻,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兵团发布”

三垟乡学大寨的先进人物张后龙(二师三〇团双丰镇里)(5)

更多兵团新闻,请扫码关注:哔哩哔哩账号“兵团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