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老是眼泪汪汪的怎么回事(婴儿为何总眼泪汪汪)(1)

在眼科门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年轻妈妈抱着不满1岁的孩子,主诉宝宝从出生开始便一直眼泪汪汪,有时还有“眼屎”,滴了好长时间的抗生素眼药水,情况却不见好转。

经过医生的检查,原来宝宝得了先天性泪道阻塞。软绵绵的小宝宝为什么会得此病,这得先从泪道的发育和解剖谈起。

泪道是人眼眼泪的排出通道,好比“下水道”。泪液由泪腺分泌后,经泪道排入鼻腔,依次为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鼻腔的下鼻道。胚胎6周时,泪道开始发育,8个月时泪道长通,出生后如果泪道还未长通,主要是鼻泪管下端Hasner瓣膜未开发所致,极少因骨性泪道阻塞引起。

先天性泪道阻塞主要表现为溢泪,如果并发结膜及泪囊感染,则出现黄色分泌物,很容易误认为是结膜炎。皮肤长期刺激会产生湿疹,严重者出现急性泪囊炎及眶蜂窝织炎。患有先天性泪道阻塞后,6个月内约50%患儿自行缓解;7-12个月依旧可自发缓解,90%以上患儿可在一岁以内自行缓解,家长不要着急。

如患儿无法自行缓解,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原则一般从保守到手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微创,从单一到联合。

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眼药水及按摩,抗生素眼药水应合理使用,单纯阻塞无炎症的不需要使用,合并感染的则需要抗生素,在按摩排空泪囊后使用。

保守治疗失败后的首选方法是泪道探通,这是治疗先天性单纯性泪道阻塞有效及经典的手术方式。简单易行,创伤小,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关于探通时机,国外多为一岁以上,国内比国外要早些,大于6月龄即可。主要考虑患儿月龄越大,自愈率降低,长期炎症对泪囊及皮肤有一定影响。大于一岁的患儿,探通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探通一般在局麻下进行,一次探通不成功间隔一个月以后可以再次探通。

对于探通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泪道置管,置管需要全麻下施行,置管一般需要在泪道内放置一个月左右才起到最佳治疗效果。对于复杂骨性泪道堵塞的患儿,则可在5岁时再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作者:张春娣(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晨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