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儿童的心智开发,相信对大部分同仁亦或是家长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我个人也在不断钻研这个方面,特殊儿童,由于欠缺正常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即便是有语言之后,也很难表达情感上的感受。与此同时,还缺乏社会交往的动机、交流沟通有困难、兴趣狭隘、不懂察言观色而做出相应的一些举措。常常,他们已经是在老师家长引导下,仍然存在很多困难。而现实中,正常的同龄人也未必会耐心等待特殊儿童的回应,或努力协调自己与特殊儿童共同关注某项事物,比如游戏。所以,特殊儿童的心智开发和社会融合,重要至极!

特殊儿童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特殊儿童家长的福音)(1)

如果要开发特殊儿童的心智能力,那起码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有意愿)的 沟通、眼神的接触、高级的模仿、有互动的轮流、联合的专注力、肢体语言的理解、认知象征的能力、自我控制(自理、情绪等)。以情感关系为基础,再加入社会活动,则可知“打招呼≠挥手 看人 你好 ” 。对于正常人来说,是因为我认识这个人,出于友好抑或是遇见之时 的 欣喜心情,所以产生主动打招呼的意愿,演变成行为——有时候我们只是挥手,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时候距离很遥远;有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激动,会大喊对方的名字;加上语言“你好”、“去哪儿”、“最近怎么样”,表达对某人的关切之情。如果每次想锻炼让儿童打招呼的这个能力,那我希望您也要把这个作为一项正式的训练——要回应这个孩子,要给予相应的表情、动作、行为、语言。至于要不要继续延长这个回合式的对话,那么可以根据儿童的能力决定。就像呼名应答训练一样,叫了这个孩子的名字之后,他回答了“诶”或者“到”,那么你绝对要继续有个其他任务安排给他,而不是就此结束。否则,孩子不知所以,慢慢对呼名应答也不愿意继续回应。

特殊儿童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特殊儿童家长的福音)(2)

ABA适合的是学术型的教学, PRT适合 主动性的沟通。特殊儿童,他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 特殊 ”——不知道 这句话 大家是否理解。在康复训练中,使用强化物的方法令儿童配合我们上课,这源于条件反射原理,又存在一种控制在其中。我们应该谨记逐渐把这个强化物高级起来,直至内在强化,树立起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自主。在相应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开始做一些决定。比如吃饭的时候就练习吃饭,同时也伴随主动沟通的语言:我想吃什么、我把筷子放到桌子上、我先吃饭然后我想干什么等等。当然家长负责控制好环境中的回应,否则孩子的积极性会被磨灭,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发现喜欢玩手机的两口子或是喜欢给孩子玩手机的两口子,他们的孩子都不怎么爱表达——因为交流对于这个儿童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特殊儿童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特殊儿童家长的福音)(3)

对于言语治疗师来说,把握好治疗技术依然是关键,努力在上述几个方面帮助儿童,关注到细节。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两个字——责任,你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创造多一点,他就会进步得更多一点。我知道这的确是很劳累的,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知名的家长,他们的付出远比老师还要多。在这方面,我们都任重而道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