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除了打,我还能怎么教育孩子?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1)

原来,网友儿子4岁了,开始显露出天使之外的另一幅面孔。

比如,他会突然把脏手往别人身上抹;

或者,他会突然过去打人、推人;

大人明令禁止,可孩子根本不听,甚至“口出恶言”:我要用剪刀把你剪了!

讲道理不听,打骂也没用。

更糟糕的是,在管教和反抗的对峙中,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疏远了。

这位父亲无奈发问:孩子不听话,到底该怎么办?

有位网友评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那些被宠坏的孩子,正是源于各种要求都能被满足,不当的行为也没有被规范,于是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性格自私霸道、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2)

在一些重要事项上给孩子立规矩,有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明白事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家长也会省心很多。

正如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在《规矩与爱》一书中写道: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着规矩去爱。”

被“立规矩”的孩子,拥有了安全感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

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立不能碰的红线。

你可能想象不到,孩子的安全感有一部分就来自于“这条线”,通过规矩,孩子渐渐明白所有的行为都应有度,以免触犯规则而受到伤害。

如果家庭没有适当的规矩,就意味着没有边界,孩子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3)

很多“熊孩子”就是因为无视规矩而吃苦头,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比父母想象中要多。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正如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写道: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规矩还能带给孩子更大的自由。

不打不骂,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1规矩简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立很多安全相关的规矩,比如不可以动电线,不可以爬到厨房。

有的妈妈会说:宝宝不可以动电线,会触电的,触电就是很疼,后果很严重,妈妈会很伤心......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很难理解妈妈复杂的信息。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4)

年幼的孩子,规矩越简洁清晰,就越容易执行。

比如,妈妈直接把孩子抱离危险的地方,下一次孩子再试探时,严肃提醒他“不可以”。

同理,孩子在公开场合大吵大闹时,也可以摇头示意制止。

规矩简洁却有力,往往比反复的抱怨和指责来得更有效。

2

规矩要保持一致,不能造成混淆

规矩的复杂,会造成孩子理解困难。而规矩的不一致,会导致失去效果。

有的父母在家里任凭孩子随心所欲,到了外面却希望孩子遵守规则,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5)

还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试探,全靠当下心情:

心情不错,孩子闹闹就心软妥协了;心情不好,孩子闹腾,就教训一顿。

因此,家庭立规矩时,必须要保持一致。

首先要保持内外一致,规矩在家中和外面,不应该有所区别。

其次,大人面对孩子的试探和反抗,要前后态度一致。

不能今天坚持规矩,明天就打破规矩,这样的规矩无疑只是虚设。

最后,家庭每个成员之间也应该保持一致。

哪怕意见不同,也要背后解决,而不是造成孩子的困扰。

3

真诚沟通,是落实规矩的前提

孩子会激烈地抵触,往往是因为没能得到理解。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立规矩并不是惩罚,而是帮助他成长。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6)

可以尝试两个帮助沟通的小技巧。

第一,接纳孩子受挫的情绪。

比如,孩子睡觉前哭闹着要吃冰激凌。

被拒绝自然是不开心的,孩子需要释放这种不被满足的情绪。

父母可以安慰说:“冰激凌很好吃,妈妈拒绝了你,你很生气对吗?”

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7)

第二,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可以。

孩子平复情绪后,我们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以及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比如告诉孩子:“我担心你会拉肚子,宝宝就要肚子痛了。”

同时,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空间。

比如:“明天咱们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口味,你想吃哪个?”

规矩不是单向的命令,帮助孩子理解,试着学会控制,才能让规矩真正进入孩子的心里。

尽管我们可以利用技巧,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但事实是:立规矩,不可能永远是快乐的。

孩子会抗拒、会哭闹、会反复地破坏约定,令人沮丧,却很寻常。

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教育孩子(还能怎么教育孩子)(8)

立规矩,并不只是简单地知道做与不做。

孩子在反复探索和被拒绝中,会明白他人的感受,会懂得什么叫做敬畏和边界。

《给孩子立规矩》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管教很难收到来自孩子的感激,直到他们经历了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

立规矩的路,并不愉快,但唯有温和沟通,坚定执行,才是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