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常被后世笑称为“大猪蹄子”,因为他的感情史非常丰富。纵观他的一生,他共有42个妃嫔,不过到最后只有5位与他合葬,这是为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古代的合葬制度与妃嫔的受宠程度这两个方面去考量。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1)

一、合葬制度

我国的合葬制度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晚期的旧石器时代,但那时合葬的多数是兄弟或姐妹。直到父系氏族社会,由于夫妻关系得以稳固才出现了夫妻合葬。不过合葬制度的确立是在商周时期,官方规定一对夫妻死后必须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帝王也不例外。这种“异穴合葬”的方式延续了上千年,于汉朝最为盛行。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权的变迁,又相继出现了“同穴合葬”、“同棺合葬”等合葬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这千百年来合葬的均是夫妻。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2)

可以说在清朝以前,除了明媒正娶的妻子,其他妾氏不论多得宠都不得与丈夫合葬,就连皇家贵族也必须遵循这一祖制。众所周知明神宗朱翊钧独宠万贵妃一人,但他俩死后也没有合葬,可见”祖宗之法不可为“。想当初他极力地立万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是因为只有这样,万氏才能贵为皇后,才有资格与明神宗合葬。然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这一祖制就开始动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 刚登上皇位的雍正下旨将章佳氏敏妃的族人由包衣提拔成佐领,又追封敏妃为皇考皇贵妃,接着还将她迁葬于景陵,与驾崩不久的康熙帝及他的四位皇后共同合葬。这一行为无疑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此后清朝历任皇贵妃均享有与皇帝合葬的权利。

二、得宠的程度

不过能与皇帝合葬,光过了门槛儿是不够的,还得看实力。而妃嫔的实力则体现在能否让皇上喜爱,即受宠程度。纵观乾隆的后宫,虽然有42位妃嫔,但只有八个人具备合葬资格。她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那拉氏皇后、孝仪纯皇后、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慧皇贵妃和庆恭皇贵妃。但是乾隆最后只从中选了5人与他合葬。她们是谁呢?又凭什么能脱颖而出呢?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3)

1、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乃乾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只可惜她在接连丧子的重击下,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与乾隆南巡时病死在船上。 富察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与性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清宫词》就记载了乾隆对富察皇后的偏爱“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4)

2、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氏虽出身卑微,但肚子特别争气,为乾隆一连生了6个子嗣,而且她的儿子还被选为皇储。正所谓“母凭子归”,十年来她独享乾隆的宠爱。另外她的封号“令”字,出自《诗经》,意指美好。由此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不一般。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5)

3、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算得上乾隆的初恋,她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就为他生下一长子和一长女。只可惜她体弱多病,于乾隆登基前夕薨世。尽管她去世多年,但她给乾隆留下的美好回忆不可泯灭。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6)

4、慧贤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氏虽出身不高,但她的父亲高斌节节高升,对乾隆十分有利。很多人受《如懿传》和《延喜攻略》等影视剧的影响,认为高氏是一个飞扬跋扈之人,但是实际上她以温柔贤惠著称。她乃乾隆亲封的第一位皇贵妃,所以她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乾隆晚年最好的妃子(乾隆一生妃子众多)(7)

5、淑嘉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氏来自朝鲜,她不仅长得倾国倾城,还善歌舞。另外她也很能生养,而且每胎都是龙子,这使乾隆龙颜大悦。

其实笔者认为,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且一切都由皇帝的个人意愿决定的封建社会,合葬制度全凭皇帝一句话。也就是说,皇帝喜欢谁,谁就能和他合葬。尽管他喜欢的人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贵妃,只要他足够喜欢,就能册封。譬如顺治帝,当年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可谓感天动地,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毅然将她追封为孝献皇后。没过多久他俩就在地宫里相聚了。不过自古君王多薄情,像顺治这般痴情的帝王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实际上帝王册封皇后、皇贵妃最主要的考量在于对他是否有利,喜爱是次要的。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于将死之际选出的合葬妃嫔主要是出于喜爱。不然以那拉氏皇后的地位怎会葬于妃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