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取经的真正原因(西天送经怎么变成了西天取经)(1)

(蜗牛看西游第2440期)

文/范泛记书

很多人都以为唐僧是西天取经,但只要读过原著的都知道,其实是如来想往东土送经。

原著中有几个真相很多人并不清楚——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唐僧,是为了取回全套三藏真经,共计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唐僧历时一十四年,走过十万八千里,到底取回多少经卷?合计五千零四十八卷,只有三藏中的一藏,而且是人家挑着捡着给的,很多经卷并非全本。可以说,唐僧虽然取回了经书,但打了折扣 没有保质保量完成全额任务。

其次,取回经书是为了宣讲佛法、传播大道,可事实上这一条就根本没做到。唐僧师徒返回长安后,唐太宗在大雁塔下搭台,打算让唐僧诵读真经、宣讲佛法。可还没等唐僧张口,便有八大金刚宣唐僧师徒回西天领受封赏。师傅几人丢下经文,腾空而去,将嗷嗷待哺的太宗等人留在原地,任由他们自行参悟经文。

既没有取回全套经书,又没有宣讲佛法要义,唐僧这趟取经任务怎么看都感觉完成地不咋样。但如来佛祖却认为金蝉子一行干得很出色,所以才逐一重赏,唐僧和悟空成佛,八戒、沙僧做了高级菩萨,甚至小白龙也当上了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我佛如来大智大慧,怎能不知道唐僧等人的业绩究竟如何?!对他们不罚反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来看重的不是取经、传经,而是别的东西。这个,就是西天取经的终极目标,也是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它就隐藏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召开的那届盂兰盆会上。

唐三藏取经的真正原因(西天送经怎么变成了西天取经)(2)

那时,如来在会上讲了一通佛法,然后话题一转,评点起天下四大部洲来。他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这是他首次提到三藏真经,也是全书的第一回。

众人闻听有此经书都说好,都说妙,应该尽快传给东土。可如来佛祖却道:“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至此,如来佛祖拿出了西天取经的计划。

我们梳理一下就更清楚: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推出了自己的著作三藏真经。他本意是想推销到大唐去,但又不愿意送货上门跌了身价,所以才变“东土传经”为“西天取经”。

唐三藏取经的真正原因(西天送经怎么变成了西天取经)(3)

西天取经的好处很多,比如能吊足李世民的胃口,抬高佛教佛经地位;比如沿途能消灭妖魔鬼怪,扫除佛教传播的障碍;比如能与道教争夺地盘,抢夺市场份额等等。这些好处显而易见,但还不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往往是无影无形的,那就是通过西天取经来树立佛教的光辉形象。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行动是最好的宣传。如来佛祖坐在西天雷音寺里天天说法,但效果并不好。这一点从天竺外郡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等地方发生故事就能看出。凤仙郡的百姓不信佛,玉华州的妖魔来自道教,而金平府的和尚压根不知道距离灵山有多远,因为他们宁可去都城转转,也没意愿到近在咫尺的灵山走一遭。

这些都表明,佛教的影响力很堪忧,需要尽快扭转名声小、形象差的局面。

“外来的和尚能念经”。这句话更适合灵山上的和尚,他们迫切需要借助新面孔、新事迹、新人物来重新塑造教派形象。所以如来选择遥远的东土,从那里组建队伍前来取经,最主要的目的是搞一次轰轰烈烈地正面宣传:通过师徒四人的万里跋涉,来传播佛教影响力;通过沿途降妖除魔,来提升佛教美誉度;通过孙悟空等人改邪归正的故事,来表明佛教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

西天取经就是一个噱头,为得是掀起佛教传播新高潮,只要搞得声势浩大、人尽皆知即可。至于能不能取到经?能取多少经?这都是些不太重要的事了。

大家如何看?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229期文章《如来与孙悟空天庭第一次见面,为何反复问其来历,他在怕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