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墨客

时间深处奥秘解析(永恒话题时间节点)(1)

▲时间节点,价值无限

何为时间?所谓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时间具有流动性、持续性、不可逆性的显著特点。时间的流动性,是说时间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时间的持续性,是说时间是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时间的不可逆性,是说时间是只能向前走而不能往后退的。人们通常用“时间如流水”来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

何为时间节点?所谓时间节点,就是时间在流逝过程中,所留下的重要痕迹。其中,既有自然痕迹,又有社会痕迹。正是这些重要痕迹,记录了自然界的演变和人类的进化,构成了地球和人类绵长而悠久的历史。

时间给自然界留下了一系列重要节点。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地球以内的自然界而不是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自地球形成以来,大约34亿年前,孕育了最早的生命--蓝藻,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大约7亿年前,陆地出现了最早的植物--苔藓,实现了植物从无到有的转化;大约5亿年前,发现了最早的动物--海绵,实现了动物从无到有的转化。大约500万年前,灵长类的古猿与人分离,实现了人类从无到有的转化。

时间给社会留下了一系列重要节点。我们所说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动物世界。自人类形成以来,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阔步走上历史舞台,演绎地球上一幕幕雄伟壮观的活剧。

时间节点,蕴涵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一段往事、都有一个故事,是人类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越是遥远的时间节点,越能激起人们的浓厚兴趣。通过研究探索一个个时间节点,就能窥见到自然和社会的本来面目和演变路径,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可供利用的东西。

1、时间节点,价值连城

时间节点隐含的往事越复杂、故事越精彩,价值就越大,人们就越感兴趣。那么,时间节点有哪些利用价值呢?

价值之一:历史价值。点可以连成线。时间节点,作为历史的链条,串连起来就成为了历史。人们搞历史研究,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历史上曾经留下的时间节点。历史曾经是鲜活的场景,自然界既有缓慢的演化,也有激烈的爆发;人类社会既有共同的生活,也有利益的争夺。自然界的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地质事件的发生、生态环境的变迁、生物种群的变化,留下标志性的痕迹。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重要会议的召开、重要人物的活动,也会留下标志性的痕迹。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找到并准确定位这些时间节点,就会使我们对历史的往事多一份了解,对历史的故事有进一步地认知。我们要搞清楚历史阶段的划分,需要时间节点;我们要搞清楚历史事件的始末,需要时间节点;我们要搞清楚历史人物的履历,更需要时间节点。也就是说,时间节点本身,就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留给我们的标志性痕迹,距今越遥远,就越笼统、越模糊。越往前追溯,寻找的难度就越大。因为没有档案记载,没有文献描述,只能靠考古发掘、文献搜集、逻辑推测来确定。所以,这些时间节点就变成了迷点,让后来人难以猜透。从中可以看出考古发掘、文献搜集、逻辑判断,对于我们找到时间节点的极端重要性。

价值之二:学术价值。时间节点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引起争议。要想在争议中得出准确结论,就必须拿出确实的证据。证据的可信度越高,就越能立得住。因而,考证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对历史阶段的划分,就必须找到时间节点。在中国,究竟是在什么时间节点上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制社会的,存在着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475年),是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转换的时间节点。其根据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封建领主经济解体,封建地主经济萌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周武王灭商(公元前771年),是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转换的时间节点。其根据是奴隶占有制度被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建立,并推行于全国,将其视为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两种观点使时间节点相差300年左右。现在看来,后者的观点逐渐被史学界所接受。

价值之三:艺术价值。点既可以连成线,还可以连成片。当点连成片的时候,时间节点背后蕴含的往事、隐藏的故事,就会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文学艺术的永恒题材。重大历史事件,所留下的时间痕迹,为文学家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为艺术家演绎历史戏剧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秦始皇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指挥秦军横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围绕这个时间节点所铺展开的壮丽画卷,为后来人创作出不少惊天动地、精彩异常的文学作品。张鲁一主演的《大秦赋》,就是一部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题材的壮丽史诗,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时间节点,善于利用

搞清楚了时间节点的价值不是目的,而利用时间节点,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进步做贡献,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巧妙利用时间节点为事业的发展进步服务呢?

善于利用之一:利用已知时间节点,开展纪念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考证和文献记载,我们已经对相当一些时间节点有了准确定位。在这些时间节点到来的时候,人们往往要搞一些纪念活动,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回忆往事的细枝末节、缅怀故人的音容笑貌。只为初心不改、使命不忘。

对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纪念活动,展现历史原貌,探索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重要历史会议,通过纪念活动,回顾时代背景,阐释重要意义,肯定历史作用,开拓光明未来。对重要历史人物,缅怀奋斗历程,表彰历史功绩、激励后人士气。通过纪念活动,明确前进方向,汇聚磅礴力量,创造更多奇迹。

善于利用之二:设定未来时间节点,奋斗发展目标。人们搞规划设计,必然要设定发展目标。既有近期的战术目标,也有长期的战略目标。这种由近及远的发展目标,可以使人们始终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既可以使人们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冒进,又可以使人们避免陷入“可望不可及”的渺茫。制定规划,设定发展目标,政党和国家可以搞,组织和个人也可以搞。善于利用未来时间节点,方能确保发展有条不紊、事业循序渐进。

以个人为例,人的正常一生,以百岁为限,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学前阶段,以生长发育为主,大约在0岁到7岁之间;学习阶段,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主,大约在7岁到25岁之间;工作阶段,以干事创业为主,大约在25岁到60岁之间;退休阶段,以休闲娱乐为主,大约在60岁到100岁之间。人生发展阶段的划分,已经给出了时间节点。当然,这是从普遍性上来说的。

如果从特殊性上来说,每个人的时间节点,因其制定的人生规划不同,所设定的发展目标也不相同,其时间节点会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工作阶段,可以制定自己的事业发展规划,设定事业起步阶段的奋斗目标,事业突破阶段的奋斗目标,事业巩固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样就将人生最容易出成绩、出成果、出彩虹的阶段的时间节点细化。

善于利用之三:寻找曾经时间节点,探索未知世界。当代世界,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突破,记录、存贮、收藏变得轻而易举,人们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案。只要人类一息尚存,今后的时间节点不存在被漏掉的可能性。

有两个方面的未知时间节点,需要查找探索。一是以往曾经发生过的时间节点,现在尚未找到。地质年代的划分,都是以亿年、千万年、百万年计算,就很难确定具体年份。人类的演化,也是以百万年、十万年、万年计算,也很难确定具体年份。即便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封建社会,也有些时间节点很难确定,甚至难以找到。所有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时间节点,都需要我们有穿越历史的技能,方能找到,并予以准确定位。

二是已经找到的时间节点,现在尚存在疑点。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基本轮廓已经基本搞清楚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详细年份、历史事实、发展状况、人物履历都非常明晰。即便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也有失实的地方。例如,对秦始皇偏于暴政的记载和评价,是基于汉灭秦的合法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即便历朝历代官方记载的档案也存在着记优不记劣、记好不记坏的请况。所有这些存疑的东西,都有一个去伪存真、解疑释惑的问题。(此文写于2021年3月7日~16日)

【作者声明:此文为本人独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