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韩诗外传》第七卷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阳虎去齐走赵,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虎不善树人。’主俯而笑曰:夫树桔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刘向《说苑·复恩》谓“阳虎得罪于卫,北见赵简子”,“简子曰:‘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云,所载各有不同。

【释义】简主以栽种桃李,夏有阴凉,秋有果实,而栽种蒺藜,夏不能摘叶,秋只能得刺作对比,教人要慎重选择培养对象。后遂以“树桃李、树李、桃李之教”等比喻培养人才,教育学生;用“桃李满天下、桃李成荫”等比喻培养的人才众多,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用“桃李”称被培养的人才。

【树桃李】张九龄《感遇》之七:“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李白《赠徐安宜》诗:“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古诗常用典故折枝(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1)

【树李】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托荫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桃李之教】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出:“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桃李满天下】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三章:“他想,黄、叶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

【桃李成荫】李白《赠崔侍御》诗:“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荫。”

【桃李】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汇总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中华饮食文化——《饮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汇总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