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1)

布达拉宫的美景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越来越火爆,人们现在都很喜欢开车转转,而西藏更是很多人的必去打卡目标,由于西藏平均海拔高,人口稀少,环境原始程度高,景色美丽,更是让人神往,我也是一样。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2)

1、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文玩的寓意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夏尔巴人。

而且说到西藏,更是有很多的朋友在说藏传佛教的信仰,各种规矩和运作方式,和我们平常看见的佛教不一样,更加的自由,信仰更加的纯粹,于是呢很多人去西藏都会结缘请一些东西回来,比如绿松石,青金石,蜜蜡,鹰骨等等,今天咱们主要说说牦牛骨制品和藏巴珠。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3)

这就是牦牛骨手串,一种西藏独有的文玩手串,据说也是高僧盘出来的。而牦牛本身在藏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美好的,佩戴牦牛骨相关制品在当地据说有一些好的寓意我来分享一下。

1、牦牛骨、牦牛角等纯天然材料雕琢成的独特装饰品,原始自然、粗犷豪放,具有辟邪化吉之寓意,人们认为带上它能够增添野性的魅力!野性,哇哦!每个人见解不一样哈。

2、佩戴牦牛骨手链的作用是给佩戴者增添一种野性的魅力。牦牛骨是耗牛骨髓,是骨之精华,又是造血基质。含有大量蛋白质,如:鳞质、磷蛋白、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 维生素D、骨胶、软骨素等以及丰富的矿物质。

3、牦牛生活在高原,本身成长比较慢,它只吃草,周围环境温差还高,但是它长寿并且吃苦耐劳,所以呢,我觉得人们带它可能也是希望得到一些所谓的能量磁场吧,是个好的心愿。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4)

雪巴珠

说起雪巴珠就不得不说起夏尔巴人了,目前较为科学的考证,夏尔巴人的祖先是西夏王朝的党项族人,后来西夏覆灭,他们的后代一路逃到了喜马拉雅山深处,由于人口较少,夏尔巴人被列为藏族的一个分支,至今未被中国识别。

先不说手串如何,这故事你一听,就会有几个印象,神秘、天然,这些人逃到雪山深处还能活这么久肯定身体棒棒的,也肯定很神圣,这珠子必然妙用无穷。

但是我就得提醒你一下了,第一,我是讲历史的撰稿人,不带货,这些资料收集是有渠道的,并非亲身经历的,第二,你想啊,这么稀有的民族这么稀有的东西容易买到真的么?所以三思啊,朋友!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5)

夏尔巴人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是一个散居在中国,族名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现存约4万人。

这个能看明白了吧,操藏语族夏尔巴语、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中国西藏境内有约1200人,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相传先祖来自中国甘孜地区,书面使用藏语。

第一人口数量太少、尼泊尔夏尔巴人(Sherpa),但无文字,构不成单一民族种群需要。

另外他们和藏民有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些珠子拿来交易,所以必然是贵,而且听好啊,知识点来了,公元1900年以前生产和制成的雪巴珠才是真正的藏传老料雪巴珠,后续能找到的值不值钱您自己掂量。

它的优点就是太神奇了,您有兴趣自己上网搜下,我不占篇幅了,至于其它的鹰骨甚至人骨这些东西我就不写在文章里了,有兴趣咱们可以交流,就当解闷了。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6)

人骨制品嘎巴拉

2、藏传佛教的流派,您了解一下,将来旅游看到了也知道一些人家的风俗。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7)

佛教在西藏地区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到11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相继出现宁玛、噶当、萨迎、噶举、格鲁、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有些教派由于无政治势力作靠山,势小力弱,先后融于其它教派或被迫改宗,均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影响较大的只有5个教派。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8)

宁玛派(红教)

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由于该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佛教徒藏匿的经典,并认为自己弘扬的佛教是公元8世纪吐蕃时代传下来的,比较古旧,所以称宁玛(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加上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红教以密宗修习为主,其思想受汉语系佛教影响,与内地禅宗“明心见性”说法相似。今天,红教不仅在中国藏区传播,在印度、不丹、尼泊尔、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也有踪迹。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9)

由于教派已经灭绝,非常少见,所以我也找不到相关照片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其教法传播甚广,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受其影响。15世纪格鲁派兴起,原噶当派僧人和寺院,都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从此在西藏社会上消失。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10)

萨迦派,主要看帽子和寺庙不一样的地方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花教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拓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其中,萨迦四祖萨班贡噶坚赞,1247年被元朝统治者召于凉州,商洽西藏的归属。之后,萨班联络西藏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萨班去世后,萨迦五祖八思巴又成为元朝中央的高级官员,受到元朝皇帝极大的恩宠,被封为“国师”、“帝师”、“大宝法王”,萨迦派也由此成为元朝在西藏统治的代表。明朝,萨迦派高僧贡噶扎西前往南京朝见永乐皇帝,受封为明朝三大法王之一的“大乘法王”。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11)

白教

噶举派(白教)创始于11世纪,重视密宗学习,而密宗学习又必须通过口耳相传,故名噶举(藏语口传之意)。因该教派创始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在修法时都穿白色僧裙,故噶举派又称白教。白教最初分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香巴噶举在14、15世纪衰落,现在谈到噶举派,一般就是塔布噶举。塔布噶举实力雄厚,支系最多,其中一些不是直接控制过西藏地方政权,就是独占一方的封建势力。

走近藏传佛教(送给想要旅游结缘的你)(12)

格鲁派

格鲁派(黄教),创建于1409年,是15世纪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也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宗喀巴生在西藏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日趋腐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针对这一情况,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不守戒律,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传召大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建起著名的甘丹寺,创建起严守戒律的格鲁派(格鲁,藏语意为善律)。由于宗喀巴及其追随者戴黄色僧帽,故又俗称黄教。黄教创建后,相继又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建了达赖、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结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玩和宗教我都总结了一下,不管到哪里咱们都要尊重信仰和风俗,祝各位读者能够增长见闻,都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朝拜,结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扎西德勒!”

我是明月,关注我,多一些历史知识和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