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上,不仅出现了许多骁勇善战的战将,还踊跃出一大批谋人智士。而谋士中最为负盛名的,当属诸葛亮了,他不光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个天文学家、政治家。而关于他的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空城计”就是其中一个。在这场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心里对决中,两方都没有损失一兵一马,但其宏伟程度堪比一场盛世壮大的战争。

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不会退(为什么说在空城计中孔明和仲达都是赢家)(1)

说到诸葛亮,那么必定要说到他的一个老对手:司马懿,两人其实都非常欣赏对方的能力,但但各为其主不得不兵戎相见。在伐魏的时候,诸葛亮忌惮司马懿的才能,便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是司马懿要造反。曹睿中了他的计策,疏远了司马懿。司马懿别无办法只能告老还乡。诸葛亮得知后大喜,这才挥师伐魏。

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不会退(为什么说在空城计中孔明和仲达都是赢家)(2)

后来魏军节节败退,曹睿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启用了司马懿,因为只有他能够和诸葛亮较量一帆。于是被授以平西都督之位的司马懿统领三军,前去阻截诸葛亮。

司马懿不负众望,一举扭转颓势,先是歼灭了蜀军前锋马谡的部队,接着又夺回了三座城池,魏军士气为之一振。接着,他又率领15万大军奇袭西城,即便是如诸葛亮这般的智者都没有料到魏军能够有此神速。面对如此危机情境,城内却只有两千五百名将士,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诸葛亮自编自导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留下了千古佳话。

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不会退(为什么说在空城计中孔明和仲达都是赢家)(3)

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司马懿来到西城,却只见城门打开,四名老者在打扫街道,而诸葛亮在城楼中央端坐抚琴,周围只有两个琴童陪伴。司马懿的两个儿子看到城内空虚、没有防守就按耐不住了,要发兵攻城活捉诸葛亮。然而司马懿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诸葛亮一向精明,这次怎么可能露这么大的破绽,一定有埋伏,便急忙命名魏军后撤。

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不会退(为什么说在空城计中孔明和仲达都是赢家)(4)

司马懿真的害怕到诸葛亮到了这个地步吗?就真的认为城里有埋伏吗?要知道他身后的可是15万大军啊,足以将西城里三圈外三圈的包成一个饭桶。即使城内有埋伏,小小的一个西城也只不过容纳几万人而已,又怎么是他的大军的对手?哪怕是害怕损失,也可以只先派一小部分的先锋部队到城内探探情况,再做是攻是退的决定也不迟啊。

其实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司马懿深知虽然之前因为诸葛亮派人四处造谣的缘故他才被罢官免职的,这说明曹睿非常的忌惮他。而且,他之所以能够被提拔重用还要归功于诸葛亮,因为曹睿知道只有他能够对付诸葛亮。如果没了诸葛亮,他司马懿自己的处境也岌岌可危了,他懂鸟尽弓藏的道理。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有了起兵造反的念头,但是实力还远远不够支持他完成这一想法。只有诸葛亮还活着,曹睿才不会对他下狠手,他司马家族才能继续攒存实力。

空城计诸葛亮为什么不会退(为什么说在空城计中孔明和仲达都是赢家)(5)

所以说,司马懿其实很有可能知道西城其实是个空城,而诸葛亮的种种举措只是为了骗他。而这么做的好处还有一个,那么就是营造一种他是胆小多疑的性格的假象。果然,后来曹睿觉得司马懿不足为虑,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其实,这场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一起演得一场“好戏”!

,